1,字号对比
字号大小的变化称为跃出率,跃出率越高,字号变化越大,越能让版面展现出强弱变化。
2,重量对比
重量指文字的线条粗细。
3,字体对比
在字体上增添变化,可以让读者心中感觉到传达者的“在意”。
如果样式上只有稍许的不同,人们很难去察觉一个字与一整个段落的字体差异。
重量轻的字体也很难区分彼此的差异。
e.g.:
❌变形:
4,色彩对比
前进色:红色、黄色、橘色等暖色系色彩,看起来比蓝、绿色等冷色系色彩更为往前突出。前进色是极为显眼的色彩。前进色的字体看起来会往上浮。
案例:
❌错误变形
5,节奏
静止:完全依照规则、正确排列文字等要素的状态,是表现节奏感的基础
动感:在静止的状态下,从排列的文字中选某一部分将其放大、变粗,或是改变颜色,利用这些变化来表现动感,进而产生节奏感。
e.g.:
❌错误变形
6,材质
在文字上使用材质,可以获得戏剧化的效果
7,立体
与平面的事物相比,人的眼睛更容易被立体物品所吸引
8,紧排
将字距或行距变小,称为紧排。
极端紧缩文字间隔,可以制造出紧张感与密度感
9,宽排
在字距之中留出空隙,可以展现轻松柔和的空间感
10,方向性
让文字有特定的方向性,可以提高人们对该篇文章的注意力
创造方向性,等于是让版面产生动感。
20世纪80年代迷幻式设计,经常可以看到其标题文字变化成波状,让人感受到波浪感或是沟纹感。
11,着重点
只要稍微加上少许的着重点,就可以为版面带来有张力的效果。
12,阴影
阴影能让文字看起来立体化,产生突显的效果
13,边框与外框
边线或是外框可以让文字形成区块,看起来力道强劲。
不要让线条渗进文字里,最好在文字的外围画线,否则文字本身形状的平衡度会变差。
文字的边线太粗,就会与相邻文字的边线连在一起。如果再粗一点,边线的形状就会形成区块。
14,拟态
让文字看起来像某些东西,可以让人强烈感受到其蕴涵的意义。
15,裁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