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落笔升蝶
题记:一世流离半部残卷,哽泪啼血敷演荒唐!万艳同悲千红一哭,百愁难舒;真假有无过眼云烟,弦断曲终。
《红楼梦》应当怎样读,这是我们普通红迷最关心的,但作为一部以描写古代官宦之家日常琐事,人物庞杂且互相关系错综复杂的白话小说,在当今这个功利短视的社会,为了追随快节奏的生活,谁会有大量空余时间和闲情逸致去关注这部远离生活的家族荣衰史呢?而这部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我们不能让其沉沦、使其泯灭,如何推广,如何宣传,是每一位红学研究工作者的致力之责,也是每一位痴爱《红楼梦》的普通红迷应尽的义务。《红楼梦》是我的最喜欢的文学作品,没有之一,具体读了多少遍,连自己也记不清了,其中的点滴细微都已熟烂于心,对这部书的痴迷已经达到不可或缺的地步。所以,我的床头,从来都不能没有《红楼梦》,临睡之前习惯性的翻看几页,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使更多的人知道《红楼梦》,使更多的人喜欢《红楼梦》,籍此红楼梦学刊微信订阅号创办两年有余之际,笔者把自己在品读《红楼梦》中获得的一点小浅悟分享于大家,不到或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红楼梦》是一部明清世情小说,以“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为主要特点,情爱婚姻为主题,日常生活为基础,广阔而又具象地展现了社会形态的复杂纷乱。《红楼梦》,这部残缺不全的千古奇书,没有因其残缺而被世人遗忘,反而因其残缺而被世人传承。在历经历史的风霜雨雪之后,依然拥有千千万万的读者,无不凸显其魅力的不可估量,而自问世二百余年以来,对其的各种解读更是无奇不有,索引、考证、探佚、批评乃至各种评论此起彼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作为普通读者,我认为我们应当把《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去读,用宽容慈悲之心去读,以自身阅历之识去读,尽量贴近作品本身的时代背景去读,把阅读回归到文本本身,从中获取广博而深湛的中华古典文化精髓,从中体味人生悲欢离合之间的际遇感悟,尽量贴近曹雪芹的思想来阅读,这样才能提高自身修养,对人生有睿智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
那么,在实际阅读中,我们应当怎样具体做呢?
为了帮助理解文本,我们应当博览群书,开拓思维。因为红楼梦是一部囊括了我国古典文化集萃的百科全书。全书涉及的内容广博,各种悲欢离合、各种民俗风情、各种美食华服、各种诗词歌赋、各种曲艺星卜等,可以说是无奇不有,无所不收,所以我们只有大量阅读各种国学经典(如《四书五经》、《中华经典普及文库》系列等),查阅各种辅助资料(如《红楼梦大辞典》、《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等),才能从最根本上读好读懂红楼梦。
为了理解主题思想,我们应当客观探求,全面把握。只要是文学作品,就一定会有它的主题思想。如何探求把握《红楼梦》的主题思想,首先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虽然书中很多史笔描写,但这些丝毫不影响对作者写作思想的揭示,反而成为解读作者思想的点睛之笔。书中对在人生途上因果机缘、积德行善等多方面有诸多描写,也有诸多方面不乏体现作者劝诫世人立志功名、远离风月的深刻感悟,如作者在凡例中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这正是作者借用此书劝诫世人要立志功名。对于贾瑞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情节的描述,是作者在借用“风月宝鉴”的正反论证来劝诫世人要远离风月,而作者其他方面的思想表现书中也都有例证,需要读者用心的阅读领悟,笔者此处不再一一枚举。
为了理解情节发展,我们应当纵观横看,首尾相顾。对于书中的情节发展,作者一般都是采用大事件连接小事件,小事件又影响着大事件,此起彼伏,绵延不断,一波未停一波又起。而脂批指出的写作手法对我们理解红楼梦的情节发展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如倒插或夹叙法,极不省或极省法,横云断岭或莺胶续弦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法,一击空谷八方皆应法等等,作者通过这些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使得书中的故事此断彼连,跌宕起伏,大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玄机,又深得“柳藏鹦鹉语方知”的精妙。如:第十八回中写到宝玉拟题大观园各处匾额对联:“前日贾政闻塾师背后赞宝玉偏才尽有,贾政未信,适巧遇园已落成,令其题撰,聊一试其情思之清浊。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即另使名公大笔为之,固不费难,然想来倒不如这本家风味有趣。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因有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那日虽未曾题完,后来亦曾补拟。”此处脂批:“一句补前文之不暇,启后文之苗裔。至后文凹晶馆黛玉口中又一补,所谓‘一击空谷,八方皆应’。”所以除却宝玉所提之处,剩余部分如何补拟的直至第七十六回湘云黛玉秋夜联诗方接,原文如下:湘云笑道:“……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林黛玉道:“也不只放翁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还是我拟的呢。因那年试宝玉,因他拟了几处,也有存的,也有删改的,也有尚未拟的。这是后来我们大家把这没有名色的也都拟出来了,注了出处,写了这房屋的坐落,一并带进去与大姐姐瞧了。他又带出来,命给舅舅瞧过。谁知舅舅倒喜欢起来,又说:‘早知这样,那日该就叫他姊妹一并拟了,岂不有趣。’所以凡我拟的,一字不改都用了。如今就往凹晶馆去看看。”所以,我们应当对作者如何使用这些写作手法有深刻的认识,才能通过这些写作手法来帮助我们了解其对情节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为了帮助理解人物,我们应当全盘关注,理性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或爱、或恨、或喜、或嗔、或展眉嬉戏、或捶足洒泪,无不是对人性的最真诠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红楼梦》)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所以,我们在理解红楼梦的人物时,不能再走清末民初的读者“褒黛必要抑钗,爱袭必会黑晴”的路子,我们应当从客观全面的角度,一分为二的去接受书中的人物。如,薛蟠之粗鄙让人无法忍受,但其对朋友的古道热肠也有纯真可爱的一面;又如,贾雨村世之奸雄,但为了生存,也有他的诸多无奈之处;再如,王夫人之撵逐晴雯引起了众多晴蜜的痛恨,可反观之,这何尝不是其“爱子心切”最具体的表现呢?诸如此类褒贬难一的人物,书中比比皆是,这才是真正的人性,才是真实的人物,这样的人就活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生活中的感悟,客观的去认知《红楼梦》中的他(或她)呢?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红楼梦》里面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小故事和小波纹也毫不逊色,故事在进行,情节在发展,人物性格在显现,人物关系在凸出,凡此种种,处处洋溢着生活的兴味,也透露着生活的秘密。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更是继承发扬了历代优秀小说的传统。这些数不胜数的益处和闪光点无不影响着我们,使我们不能自已的爱上《红楼梦》。我们爱着《红楼梦》,因其耀眼的光芒;我们爱着《红楼梦》,因其隽永的芳香;我们爱着《红楼梦》,因其高雅的意蕴;我们爱着《红楼梦》,因其深刻的内涵;我们爱着《红楼梦》,因其是我们古典文化的无价瑰宝,是我们历史沉淀的文化精粹,所以我们更应该理性的阅读《红楼梦》,更应该审慎的珍爱《红楼梦》,使其高雅的意蕴、深刻的内涵在千千万万的读者心中永远散发着隽永的芳香和耀眼的光芒。
最后,敬致万千红迷:
红楼一梦梦千年,梦里梦外皆是情,许我一个红楼梦,许我一个丰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