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选择
话说有人经常或是自己,会写点东西,也看到好多的人,经常在网上写文章,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比如说该不该出国,该不该买房,该不该创业,怎么选工作,都是一些结论或是建议,让大家如何,心态上,行动上,总之就是要改变,让自己活得比昨天好,这些都没有错,只是情况还不只是这样。
但是啊,时间长了之后,我们就发现,道理呢翻来覆去也就那些,答案呢也是到处都能找到,知乎上也可以直接给大家答案,教如何处理。或是读一些书,大家就会明白道理,也会就整个思维提升不少,只是碎片化的看,自然没有成长整体的知识体系,就算知道了,那但是大家为什么还是很焦虑呢?
后面我们就有一个洞察,就是说啊,我们过去都误以为,大家需要的是更好的道理,其实不是,大家只是恐惧选择。或者更准确地说啊,恐惧选择之后要承担的代价。选择谁都会做一次,但不是谁都会正确,或是选择了就会看以后,放下过去,不留恋过去。但这个代价并不是个个人都能接受,有些更多的人是不原意失败,站不起来了。
原因就是他们反复纠缠道理,其实要的不是理性分析啊,而是希望能有一股外力,来剥夺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给自己下达不容置疑的指令。其实人就是这样,在思想上接受的东西,并不是一定在经验上就能化解当时的情绪,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一定会去做,人们害怕失败,人们怕代价过高,而自己承担不了,心里放不下,总之,恐惧着。
之所以是这样,就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有啊,可以逃离“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种状态啊,被迫选择之后就轻松了呀。不选择只是当时轻松,而不代表一直舒服。没有解决问题,怎么会一直好过,这只是因为害怕不做那当时的情绪。人一般都是本能的选择利自己的一面,但不等于是明智的。人总是条件反射而已。
这两天我偶然看了一本小说,这在以前,我是不看的,因为知识量太少。但这次把我的观念转变了。《世界上最爱我的人》读下去的原因:也是主人在各种选择时,心里的无数次的纠结。我想就这些情节说出来,告诉选择恐惧,不好直视心的真实感受,内心的方向才是心里没有负担的原则!
选择1:余味没有去举报,拿钱。但自己的妈报了,就将故事变复杂了,也就有了后面的,所以赢得好感情 ,是不是有感情,那是后事。茶小清的身份自然和他很难门当户对,但是交往后的一次次出手相救,一次次的证明自己,就是在强调 ,这份想保护对方的欲望,这种想对她忠贞不二的双方表现,就是让人有普通的人,代入感很强。
选择2.唐果对余味有帮助,所以在求老板网开一面,别对唐果进行行业封杀。有钱也错,有忙就帮。女人比较容易知恩图报,这些在对人物的内心描写真实细腻,让读者很想进行而事件和人物层层递进。
选择3.余味的家一地鸡毛,老爸爱赌,自然败了家,弟弟结婚买房要钱,几次的想逼,有就给。而也是无奈,谁又想放弃家呢?但个人坚持原则,不想让小清帮自己在德国发展,或是金钱相助,要靠自己。在金钱,不是自己的钱,不该享用,第一次救小清不是因为钱,是相信她是无罪的。爱情,他也只是在一步步的确认心中的感觉,是不是真的爱!
我没有看完,有四百多章,以我的推理,故事或许不会皆大欢喜,至少余味会找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本小说在叙事手法,阅读感让我舒适。故事里有人愿意帮,就是在感情上的回馈。这也是一路上的纠结。因为读者想知道结果,而小说就是让人想知道,而一直在找答案。没有成功,就是没有找对机会,平台,也没有遇上对的人。
所以,最后,你看,都说自由是个好东西,但是自由也意味着承担后果,这是一个太沉重的负担,我们一般人真是承受不起。追求什么,什么最有价值,在每个人的心里,答案是不一样的,一般去尝试,随意承担后果,并一直努力尝试的人,最终一定会获得他要的自由。我想这也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