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文字体系。它于公元前3500年诞生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即现在的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原义为“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里斯河(Tigris)流域。这里现在是一片沙漠,可是5500年前,这里郁郁葱葱,十分富庶,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最早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苏美尔人,利用当地丰富的黏土资源制成泥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出人类最早的文字。刻写好后的软泥板经过日晒或烘烤变得坚硬,便十分容易保存了。这种文字诞生后流传了3000年,是当时世界通用的文字,后来逐渐衰落,最终失传。这种文字的笔画一头大一头小,形同钉子或楔子。阿拉伯人最先发现了这种文字,并将其命名为“钉头文字”或“丁头文字”。500年后英国人又发现了这种文字,并不知道阿拉伯人称之为“钉头文字”,于是又将其命名为“楔形文字”。由于英文流传更广,对后来的学术界影响也更大,因此大多数学者使用“楔形文字”这个称谓更多。
古代的两河流域,经济富庶,自然引得外地民族垂涎三尺,不断入侵。那些原来没有文字的民族,也学会了采用楔形文字来作为他们本民族的语言。后来当苏美尔民族被打败,失去了政权并逐渐从历史上消失后,楔形文字被其他民族传承了下来,并流传出去。
公元前2334年,阿卡德人在国王萨尔贡的带领下,占领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公元前2334年-公元前2191年)。在阿卡德时代,阿卡德人发展了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与苏美尔语的楔形文字并行使用。之后,阿卡德语及其楔形文字逐渐成为了从地中海到波斯湾的国际通用语言。
在公元前2017年到公元前1595年这近500年时间里,为伊辛-拉尔萨和古巴比伦时期,苏美尔语言文学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出现了大量的神话、史诗、寓言、王室赞歌等。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于公元前1754年颁布,法典全文用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铭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开岩石柱上。
在古巴比伦时期,楔形文字已由衍形向衍声过渡,即文字从形体上演变逐渐过渡到文字声音的演变。楔形文字由象形发展到了关联实物的会意,又再进一步同表示实物或概念的“形符”演变为脱离原意表示语音的“声符”。
在后继的喀西特(Kassites)人建立的第二巴比伦王朝的500年间,文化进入了一个停滞的时期。
公元前900年前后,兴起于两河流域的亚述国突然空前强大起来,成为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亚述帝国虽然于公元前605年灭亡了,但其最后一个著名的国王亚述巴尼拨(Ashurbanipal,公元前668~前627在位)非常重视文化。他在帝国首都尼尼微(Nineveh)建立历史上第一个有计划的图书馆,储藏大量的泥板图书和艺术珍品。在此时期,亚述人对楔形文字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后期亚述楔形文字实际上已经逐渐演变成了音节文字了。
尼尼微陷落后,迦勒底人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百姓中仍旧使用楔形文字。
直到公元前539年,波斯征服巴比伦王国后,波斯人从巴比伦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楔形文字。在波斯人征服巴比伦王国前,阿拉马(Aramaic)字母已经流传甚广,波斯人学会了亚述人的楔形文字后,就取阿拉马字母的原理,用楔形文字的形式创制了波斯楔形文字。后来波斯的书写工具淅由泥板改为纸草或羊皮。在这样的材料上书写楔形文字是不方便的,于是波斯文字也改用了阿拉马字母,最终将楔形文字改变为方便使用的字母文字。随后楔形文字与字母文字并用了一段时间,于公元一世纪左右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今发现的最后一片楔形文字的泥板是公元75年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