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宴》,这本小说是我在2011年买的。
起初是被庆山(安妮宝贝)的文字吸引。读这本书后,又被女主角的气质和书中描述的自由生活方式吸引。近10年里,也重复阅读了十几遍,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逐渐读懂了这本小说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这本书讲述了3位女性,周庆长、沈贞谅、沈信得,寻找爱、投身爱,实践爱,理解爱的心路历程。
从甜蜜开始,经历伤害、自我怀疑,消化、理解、包容、接纳、幻灭、释然的情绪变化。直到最后,揭示了爱的真相。
它不是愉快、浪漫的爱情故事,它呈现出感情中的许多心理暗面,极端的情绪反应和对自己的怀疑和追问。以及纯粹的爱是否存在,失败的感情,或者说爱,对人的意义。
无论你的成长背景,家境、收入、长相如何,你都逃不过被爱情拷问。逃不过对自我存在,自我价值的思考。
01
很多人认为这本小说比较难读,其实是结构设置的原因。
它的结构是这样:
叙述者“我,是一个作家,来到岐照这座旧时古都,写作一部小说。
“我”写的这部小说,是一部情爱故事。故事的女主角叫周庆长。在“我”写作这部小说的时间里,“我”的读者“沈信得”,给“我”写信。讲述她和她母亲的故事。
周庆长的故事和沈信得的信件,按章节交叉出现,由“我”用第三人称来讲述。这种章节形式设置,让故事里的人物虚实结合,相互呼应,拥有了时空感。加上讲述者“我”,仿佛是读了3个故事。
如果你,对这种章节形式不适应,可以按照人物拆开来依次阅读。
02
这本小说,可以从3条线来理解:
第一条线,是爱情线。3位女性人物,周庆长、沈贞谅、沈信得,探索爱、实践爱的过程。
第二条线,是原生家庭线。成长环境、性格成因、所受的教育、家庭氛围等因素塑造3位女性的性格,情感需求。
第三条线,个体与时代,主流与边缘的生活方式选择。3位女性的生活方式,是边缘的,反主流的。他们的选择,是对主流外生活方式的一种探索和追问。
小说中,用“位置”表达人物对自我存在的思考。
讲述者“我”,除了写作,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周庆长,没有感情,在社会上就没有位置。沈信得,面对孤独,想要稳定的感情,稳定的家庭。沈贞谅,只有感情是真的。小说把她们对自我存在的探索,合拢,通过对一段感情的实践历程呈现。
小说里,反复提到的“爱的真相”,指的是人性的真相。
爱不具备作用,爱只是调味剂,但爱依旧具备意义。
它的意义是,恋爱的过程,其实是一次梳理认知自己成长经历、并理解安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我是谁,我往何处去,我在世间的“位置”问题。
03
我被周庆长感动。
她是虚构故事里,生活在大都市上海的女性。努力工作,有一位被主流认可的结婚伴侣,条件很好,品行很好,对她也很好。唯一的矛盾点是,两个人之间没有爱情。而她却一直期待着有一份真挚的情感。
她清醒、勇敢、持有原则、有担当,非常有力量,她为自己信仰的爱,付出实践和努力及所有。小说中使用“高空走钢索”、“手握平衡杆”,“哪怕只争朝夕,秉烛夜游”,来比喻她的意志力和决心。
她仿佛异常清醒。
一开始便知道自己的在这段感情中,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在充分了解许清池这个男人的情感历史,经过犹豫和痛苦后,她才决定追随内心的渴望,进入这段感情。
相处的2年里,逐步确认这个男人没有承诺和行动,果断离开。小说中,用“揭开丝绒布”来比喻她逐渐认清这段感情真相的过程。分别2年后,又见面。这个男人给出承诺,她又一次选择跟随。看看这段感情的终局如何。
第一次跟随,相处又分开,她破掉了对爱情,孩童式的索取、占有和期待。即:别人只能给到你,他能给到你的东西,并以他的方式。不会是你期许的方式。
第二次跟随。她拥有了包容和怜悯的能力。即:爱一个人,是爱他的全部。接受他明亮的部分,也接受缺陷和弱点。
最终,她认清自己钟情的男人,和自己截然不同,他的价值取向无法兑现承诺,托起他们之间的这段感情。退掉爱的滤镜,获得爱的真相。
周庆长,是成长环境造成对感情的匮乏,想要从感情里获得凭靠。而沈贞谅,受过爱情重创,在康复后,再一次遇到爱情,还是全身投入;沈信得,在母亲沈贞谅的爱情里,感受到情感的美好,期待能得到一份忠贞的感情。
庆山(安妮宝贝)的小说作品里,无论是《七月与安生》里的家明,还是《春宴》里的许清池和琴药,她描写的男性角色,总是充满魅力,又缺乏兑现感情的承担力。而女性角色,永远为爱飞蛾赴火,付出所有,但结局幻灭。
仿佛是在告诉人们,获得一份不变的感情,极其困难;不如在拥有感情的时候,好好珍惜,如果感情的期限到了,放任它离开。接受所有事情,都有它自动会趋向的结局。过程,是值得怀念的,恋人是值得感谢的。
正如,小说的结局所写:“爱是和真相共存的幻术。随时老去,随时死去。即便如此,为了探寻和得到爱,为获得生命的真实性所付出的代价,依旧是这个幻术中最令人迷醉和感动的核心。”
04
这本书,写的是爱情,但3位女性追索爱情的心理历程,和我们在实际生活里,探究事业、理想、亲情、友情等目标或关系的过程,极度相似,
行动轨迹,如下:
1.确定心意,到采取行动前的犹豫徘徊;2.反复确定心意,做出推理和判断,问自己是否愿意承担痛苦和困难;
3.飞蛾扑火,采取行动,一定要得到自己想要的;4.在实践中接受考验,遇到困难;5.行动暂停,反思沉淀;
6.调整心态,重拾目标,接受下一次考验。7.确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给予目标自我调整机会,看看在各种因素都做出调整后,能否达成目标理想。
8.目标没有结果。反思自己和对方的行动、具备的条件和环境因素,得出结论:已尽全力,不追究责任于任何人任何条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9.完结。等待新的出发。
这个步骤,便是《春宴》这本小说的核心观点。
即通过情感和行动的试炼,探讨人的存在。通过3位女性追索爱的过程,表达了实践的意义。
“真正的规则,是人内心的信念。只能在实践中具备信念,而不是所谓的该往东还是该往西,该洗手还是该睡觉的规则。人要先把自己弄脏、弄痛,知道失望和伤害是什么,才会知道什么是真实。”
书本具备疗愈功能。
每当我在生活里遇到困难时,都会重新拿出这本书读读,看着周庆长在爱情中受苦,看到她的意志力和决心,就仿佛看到了自己处理困难的意志力决心一样。
爱情把她打碎重整,没有爱情,我们也会被其他人和事,打碎重整。获得内心自恰的能力,具备好好生活的能力,和经营爱情的能力同等重要。
05
一个作家的笔力,是反复深入写透一个类型的故事。
庆山(安妮宝贝)的作品里的人物有许多相似的经历,或角色设定;但人物的内在是在不断生长的,就像每个人都在成长,对事物的理解也在不断丰富一样。
故事是象征意义,目的是为了诠释观点,主角穿什么根本不重要,比如"光脚穿球鞋",是为了表达自由;男主角要有好看的手,是表达教养或是性格符号。
文艺,不是脱离现实,只是相对于追求物质,更关注精神内核;相对于成为集体主义一分子,更关注个体发展;最终观点呈现回到马斯洛层次理论上,关注人本身,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探讨上来。
在我心中,她的作品是写实派。所有的故事,你都可以在真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对女孩子来说,读她的书,可以在情爱道路上少走弯路,学会更多丰盈自身,学会理解爱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