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对比,没伤害 ——两本源于同一民谣的图画书

    两本书,源于同一民间歌谣,一个获得了美国凯迪克大奖,一个获得了加拿大克里斯堤先生图画书奖。两本书,都阐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主旨精神,一个热情奔放,一个温情脉脉。两本书,有对比,没伤害,各有各美好,各有各的精彩。《约瑟夫有件旧外套》,文/图:[美]西姆斯·塔贝克,翻译:方素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爷爷一定有办法》,文/图:[加]菲比·吉尔曼,译:宋珮,明天出版社2008年出版。

    “我有一件小小的外套,已经很破旧,不能穿了怎么办呢?我真伤脑筋,想想我能怎么做。我把它改成夹克,像新的夹克。我有一件小小的夹克,已经很破旧,不能穿了怎么办呢?我真伤脑筋,我能怎么做。我把它改成背心,像新的背心……现在我什么都没有,我要做什么,没有东西怎么办呢?我可以唱一首歌,为你唱的歌”这是一首意第绪语(日耳曼语族,大部分的使用者为犹太人)民谣。旧外套改成了夹克,夹克改成了背心,背心改成了领带,领带改成了扣子,最后连扣子都没有了怎么办,你还可以唱首歌、写个故事或做成一本书哟!正是这个流传很久的古老民谣成就了这两本优秀的图画书。


    两本书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一个简约直白,一个细节丰满。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基本上保持了原始民谣的特色,只是增加了约瑟夫去市场、去参加侄子的婚礼、在男声合唱团唱歌、去拜访妹妹一家人等情节,基本上都是用浅显的语言平铺直叙得来记述故事的发展,非常的简单和朴素。


    《爷爷一定有办法》中则增加了人物形象,安排了故事冲突。爷爷、约瑟、妈妈构成了核心的主要人物,每每看到衣服又破又旧时,妈妈总会站出来说“该把它丢掉了”,而这时约瑟夫总会坚定地说出那句“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则会拿出剪刀喀吱喀吱地剪,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做出一件新的东西来。书中还增加了很多细节,上学、玩耍、调皮捣乱等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轨迹在书中都有呈现,这些细枝末节的增加使故事更加丰满,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活气息。


    两本书在绘画风格上,一个深沉中透露着绚烂,一个明媚中暗含着温馨。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中以浓重的暗黑色为背景,上面配上橘黄、墨绿、锗红、藏蓝等饱和度极高的颜色,强烈的对比和视觉刺激扑面而来。书中的绘画则是采用儿童画的手法,不讲究透视和比例、忽略画法和技巧,处处体现着拙朴之美。约瑟夫每每改造完衣服后都会去公共场合炫耀一番,图画颜色的鲜艳和明快总会带给人一种愉快和狂欢的气息。再加上公鸡、火鸡、鸭子、猫咪、奶牛、大马等各种动物的呆萌眼神,以及各色人等花里胡哨的衣服色彩总是带给我们非常愉悦和跳脱的视觉体验。


    《爷爷一定有办法》以淡雅的原木色为主色调,画面生动逼真,手法精致细腻,人物的表情、动态以及生活场景活灵活现。我们甚至能感觉到约瑟一家的基本生活状态:他们住在一个二层的木屋里,爸爸是个鞋匠、爷爷是个裁缝。他家门前有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离家不远有一条小河。约瑟在一个非常温暖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在那些图画中我们能亲身感觉到普通人的平常生活,处处洋溢着温暖温馨的气息。


    两本书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一个以别致的“洞洞”取胜,一个以页脚的“小老鼠一家”获赞。

    《约瑟夫有件旧外套》中随着衣服的不断改造,页面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洞洞,这些洞洞的形状都是和衣服改造的形状相配合的,外套、马甲、围巾、领带、扣子都能找到轮廓相同的洞洞,小孩子会非常的新奇,他们会忍不住反过来倒过去的看了又看,我家的小朋友甚至会用小手指戳戳那些洞洞。这种别致的设计更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精心地设计了藏在楼板下的小老鼠一家。爷爷改造衣服后剩下的碎布都被小老鼠一家充分利用了起来。鼠宝宝们的衣服、鼠妈妈的斗篷和围巾、家里的窗帘、被罩、桌布等等都用那些边边角角的布头装扮了起来,看着小老鼠一家忙忙碌碌、欢天喜地的样子,真是为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点赞。这些藏在书脚的图画并不仅仅是来插科打诨的,更是书中主旨精神的进一步阐发,爷爷能把那些旧的看上去可以扔掉的东西重新变,小老鼠一家更是充分利用了那些零零碎碎,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这两本书虽然风格迥异,但是都堪称经典。家中的小朋友也是由衷的喜欢,不过她坚定地认为《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的约瑟一定是《约瑟夫有件旧外套》中约瑟夫的小时候,也难怪呢,谁叫这两本书的故事那么的相似那么的接近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