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我调休了。加上上周六和周日,我连休四天。
这四天里,我都干了些什么呢?
说来惭愧,我就是跑到无锡去跑了一场半马,在蠡湖风景区逛了一圈,去无锡博物馆转了一圈——这几件事都是在上周六周日做的。
昨天和今天,我在家摊了两天。最重要的,是我在这两天里,什么事也没干成。
但曾经的我,也是一个在周末两天能看四本书的人。是什么导致了我这两天的极度放纵呢?
1、环境。
可别小看环境。
我有一个朋友,去年考会计证,每天都到咖啡馆看书,而那个咖啡馆,距离他住的地方有两公里左右。
我特别好奇,就和他说:“你家里也有书桌啊,在家看书就可以了啊,每天跑到咖啡馆,来回都要一个小时呢。”
他的答案引起了我的共鸣:家里虽然有书桌,但诱惑太大了,我真的看不下去。所以索性直接每天背着书包到咖啡馆看书,这样效率更高。
我的脑海里瞬间有了一个场景:
一个温文尔雅的少年,坐在书桌边的椅子上,准备开始看书。他翻开书,打开第一页,觉得有点口渴,于是走到厨房给自己倒一杯水。
回到书桌前,咦,我的眼镜盒怎么放在书桌上,它明明应该放在书包里的呀!于是,起身,把眼镜盒放到书包里。
在回到书桌前,敲门声响起。打开门,原来是前两天网购的衣服到货了。拆开包裹,试衣服……
就这样,一个小时过去了,书还停在第一页。
谁说环境不重要?在图书馆里睡觉的毕竟是少数,在健身房里霸占器械的也是少数,在办公室混日子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如果我这周一周二是到图书馆去了,我想,虽然跑马拉松之后的疼痛感还在,但是,我还是能坚持看完三四本书的。
2、氛围。
一张书桌,就是看书的氛围吗?
显然不是。
去年,我参加了我们公司举办的一次选拔赛——选拔优秀的健身教练。
当时培训师在台上带领大家一起做指定的动作,近百人喊着口号蹦蹦跳跳的场景,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什么叫氛围?
这才是氛围。
很多人以为自己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可是实际上,一个人努努力,也许会拥有一支队伍的能力,却未必能够拥有一支队伍的气场。
一个人的气场和能量场再大,范围都是有限的。
你身边的人是什么样的,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也许,你可以无需氛围就进行自我的管理,但是,你周围的氛围,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你的行为。
不管自律与否,你周围的环境和氛围,都会对你产生一定的影响。
也许,确实有人能够在嘈杂的火车上看懂生涩难懂的书,也有人享受一个人在家看书的快感。
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人啊,我们不能用少数人代表大多数人,也不能赌自己在嘈杂的环境中还能安安心心的看书。
既然有更好的选择,我们何不尝试一下呢?
比如,要运动,就打开运动软件,或者换上运动服到健身房;要看书,就到家附近的图书馆或者咖啡馆。
毕竟,可能我们都需要外界的监督,才能看起来更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