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弱弱地问,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
曾经有一位家长问我:“我的孩子现在读大班,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他很多动,每天就像个猴子一样一刻都安静不下来。快上小学了,这样的状态会不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我怀疑他是不是有多动症?请问我是否应该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
孩子活泼、调皮、好动,很多家长就会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在医学上,儿童多动症是属于小儿神经精神疾病,需要医生通过仪器检查、观察与量表评估,综合判断孩子是否得了多动症。
当孩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奋和调皮,家长往往会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那么,如何评判孩子是真的患有多动症,还是仅仅只是活泼好动呢?家长用什么方法,可以在家里简单地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出现了多动症的迹象?而孩子如果只是好动,我们又该怎么应对他们过剩的精力呢?
2
什么情况才算真正的多动症呢?
目前儿童多动症的行为评定量表有很多个版本,由于多动症的孩子在行为上会呈现出千差万别的表现,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各种评定量表也可能有一定的偏差。在这里,我为各位介绍一种目前国外家长和教师普遍应用的识别儿童多动症倾向的评定量表——多动症康纳氏(Conners)评分量表。量表给出了几个项目以供家长自行鉴别。如果你身边有纸和笔,可以稍做记录。
一、动个不停
二、容易兴奋或冲动
三、打扰其他小孩
四、做事有头无尾
五、坐不住
六、注意力只能短暂集中,容易随环境转移
七、自己的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
八、经常大声叫喊
九、情绪改变快
十、脾气暴躁,有不可预料的行为
您可以针对 这些项目,进行简单的打分,如果没有这个表现,记0分;如果有一点儿,记1分;如果表现较多,记2分;如果表现很多,记3分。打分结束以后,将总分累计,如果总分在15分以上的,就可能怀疑有多动症,要尽快入院找专业的医生做进一步诊断,如有需要,尽早治疗。
好动的孩子和有多动症的孩子,在行为表现上虽然相似,但是却有本质的差别。好动的孩子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卡通片或游戏,会集中注意力。而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就几乎没有兴趣爱好了,对任何事情都无法集中注意力,也不能认真地完成任何事情。另一个明显的差别,表现在好动的孩子在陌生、严肃的环境中会有自我控制能力,不会轻易地胡乱捣蛋,而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就不懂得分场合行事了,经常会在陌生场合做出越轨的事情,没有应该有的自控能力。还有一个差别,表现在做事情是否有目的性,好动的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引导下,有目的地做事,并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比如先练习钢琴再看动画片,而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做事则很难有计划和安排,他们的行为是冲动而杂乱的,大人很难加以引导。
根据上述的一些对比和评估,如果您的孩子有一定的多动症倾向,那么建议及早带孩子到医院,由专业人员进行测试和诊断,并配合治疗;如果您的孩子只是好动而非多动,那么您可以在平时对孩子加以适当的引导或锻炼。
3
孩子太好动,我该怎么治?
对于只是好动、调皮的孩子,首先,家长要培养他们的专注力,有意识地陪着孩子做安静的事情,比如看书、画画、下棋等等。也可以在平常注意帮助孩子培养几项兴趣爱好,这样更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和持久性。
第二,要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在家里可以为他制定一些规矩制度,通过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措施 让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孩子会逐渐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第三,让孩子懂得做事要有始有终。当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关心和引导他们坚持到底,而当孩子即将放弃的时候,家长也要及时鼓励孩子,为他们加油打气,陪着他们一起完成每一件事情。经过这样的经历后,孩子会逐渐懂得 做事善始善终的可贵。
第四,多陪孩子玩一些需要体力的游戏。对于好动的孩子来说,玩一些需要体力的运动和游戏,正好可以帮助他们 寻找到一个 可以将体内精力 释放出去的通道。比如家长可以陪孩子玩赛跑、骑车、蹦床、攀岩等需要体力的运动和游戏,这样更能帮助他们排解好动的天性,并在玩累了之后可以好好的休息,做一些安静的活动,劳逸结合、快慢有度。
第五,要多给调皮好动的孩子一些尊重和赞扬。好动的孩子性格都比较外向,思维也比较活跃。在平时,好动的孩子更多的 是受到各种批评和责骂,这也会导致他们出现一些逆反情绪,行为举止 会变得更加 乖张顽劣。所以建议家长需要给与这样的孩子 更多的尊重和赞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有优点和亮点的。渐渐地,他们会为了获得更多的赞扬而学着控制和审视自己的行为,年龄渐长以后,他们自然而然会变得懂事和有自控能力。
孩子的顽皮好动,可能会为家长带来很多情绪上的不快与烦恼,但是只要家长能够悉心引导,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包容,孩子还是会在正确的轨道上,按照自己的方式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
“堵”不如“疏”,阻止孩子的行为,不如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好动”变成“运动”、“劳动”,培养了能力,也塑造了良好的性格,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康和快乐的发展。
针对那位家长提问中的表述,我很难给出明确或有效的解答。但是可以给出的建议是,很多小年龄的孩子都有调皮、好动的情况,这是天性使然,也是年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很多科学实验证明,小年龄的孩子在完成某些任务方面,注意力时间不会超过几分钟,除非是涉及生理或情感上的刺激,比如他遇到了喜爱的游戏或卡通片,他会比较专注。鉴于孩子以很快的发展速度在成长,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发展专注力和身体控制能力,而不是过早地把孩子的行为归于问题行为上,贴上“多动症”的标签,也许这才是更明智的教育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