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为虚寒”,意思是孩子天生处于一个“虚寒”状态,这时候有家长就会有疑问,那既然是虚寒状态,为什么平时动不动就上火、喉咙痛呢?
其实这个是不冲突的,孩子的这种火,不是阳盛而出现的火,而是脾虚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所以清热泻火一定要讲究正确的方式。
01脾越虚 上火频率越高
脾越虚的孩子,越容易上火有内热,这个家长们一定要知道。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一失常,全身都受罪。
1气血津液不足,阴虚生内热
脾主运化,一旦脾虚,运化能力就变差,身体中的营养物质生成会变慢,吸收也不到位,其中就包括气血,气血不足,濡养功能差,身体调节阴阳平衡的能力就下降,容易阴虚火旺、血燥血热
2中焦堵,易生热
脾胃居于中间的位置,负责升和降,能够连接上下,是调节气机升降的枢纽,如果孩子脾胃功能差,不能正常升降,就会造成堵塞。
积食就是其中之一,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堵在这里,无法往下变成便便排出,时间久了就会化热生火。
痰湿也是这个道理,脾虚则生湿,久湿成痰,痰是比湿气更厚重黏稠的水液,流动性差,难以清除,久郁在体内,会化热转成内火,也就是大家总听到的湿热体质。
02上火不能只靠清 要攻补兼施
不论是积食还是痰湿,都是一步步演化,才会生热,所以越早干预,效果更明显。
01积食早期 调理饮食
家里孩子舌苔厚、口气酸臭、大便夹杂食物残渣,睡不安稳,趴睡等,说明孩子已经有积食的苗头
要注意开始调整饮食,吃少、吃素,食物煮软烂,再搭配郫膳开源益宝冲剂消积,每天两次,一次一袋,坚持3-7天,一般积食都能轻松化解。
02有湿有热 攻补兼施
早期积食处理不当,已经化热生火,或者说孩子属于长期脾虚,一般消积导滞力度不够,就需要攻补兼施,清热的同时补正气,给脾胃助力,才能把积滞清理干净。
这个阶段孩子的表现特征是:舌头中后段舌苔比较厚,有时候还带点黄,舌尖是红红的。
舌中代表脾胃,中后段舌苔厚,说明孩子脾胃有积滞,舌尖代表心肺,舌尖红说明上焦有热。
这里有一点要注意,舌面有小红点,家长就误以为有芒刺,内热盛,狂给孩子清热,结果还是消不下去。
舌面的小红点又称“舌乳头”,通常情况,是呈淡红色的,当局部充血或充水的时候,这些舌乳头就会膨胀突出,如果膨胀突出的舌乳头颜色明显比舌质红,说明孩子体内有热。如果内热非常重,舌乳头会高突,形状是尖尖的,摸起来会有粗硬的感觉,这种才是芒刺。
而如果舌乳头的颜色并不红,而是胖胖的、嫩嫩的,那就不是内热,而是体内水湿较重,把它们泡大了。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舌头整体也是偏圆胖的,有的还会有齿痕。
有积滞有内热的情况,可以在郫膳开源益宝的基础上搭配攻补兼施的竹莲清特殊膳食,两个一起喝,同样要搭配素食,坚持2~3天。
03阴虚火旺 清热生津
如果孩子舌苔不厚,甚至没什么舌苔,舌头瘦长又很红,那就是阴虚导致的虚火。体内的阴津不足,虚火就很容易烧起来,这类孩子大便往往会很干结,甚至是一粒粒的羊屎便,平时也容易口干舌燥,反复口腔溃疡,脾气也是比较急躁的。
这时候依然可以给孩子喝郫膳开源益宝冲剂,改善孩子的阴虚,滋养津液,健脾养阴。
郫膳开源益宝8种中草药
组成的守护脾胃天团
能够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
改善胃肠道
促进消化
促进营养成分吸收
提高自身抵抗力
党参、焦白术、云苓、连翘
炒谷芽、炒麦芽、生地、蔗糖
2000年小蓝帽帽标标
两家3+1院检测
竹莲清特殊膳食
大部分是药食同源成分
金银花、杭白菊、蒲公英
淡竹叶、栀子、莲子、麦芽
山楂、枇杷叶、甘草
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尤其是上火症状的调理
多元化场景均可使用
当然,无论是哪种内热,根源都是脾虚,经过以上处理,内热没那么明显的时候,就要积极给孩子健脾胃,把脾胃功能提升上去,才不会动不动有积滞和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