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胃强脾弱,《脾胃论》里这样记载;“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制”
胃强脾弱的孩子
有吃货的胃却没有吃货该有的脾
中医认为,脾和胃是相表里的关系,也是一对分工协调的好搭档。胃负责收纳食物,初步雄安话,再交给脾进行二次运化,将食物变成水谷精微,转化成身体的营养,输送到人体的五脏六腑。
这个过程中,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脾的功能弱了,食物没有转化成营养,就会变成垃圾堆在肠胃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积食。积食在脾胃中堆积久了会生热化火,出现胃火亢盛的情况,也就是我们说的“胃强”。
说孩子胃强并不是指他的胃功能变强大了,恰恰相反,是胃的功能出现了紊乱,对食物的接收功能过于亢进。便会让人产生胃强的错觉,这种状态会进一步加深脾虚,反复积食。
所以胃强脾弱的孩子,虽然吃得多,但是脾不好转化成营养,看起来就是瘦弱营养不够的样子。
胃强脾弱可能的表现有这些:
- 饭量大,饿得快,食不知饱
- 吃东西不怎么咀嚼,速度快
- 不挑食,是吃的就行
- 吸收不好,总感觉累没精神
- 不长肉不长个,肚子大,肋骨外翻、瘦
- 吃得多拉得少,便便赢,还有口臭、舌苔黄腻
- 无论吃多少东西,总是觉得缺点啥
- 情绪不稳定,易哭闹睡眠质量差
胃强脾弱 光吃不长古人常喝这碗汤
调理脾和胃 运化能力杠杠
胃强脾弱说白了就是脾胃失衡,所以脾胃要两手抓,攻补兼施。
那么针对胃强脾弱的孩子,给你们推荐这碗汤,根据三大古方的养护思路,再结合小孩子体质去调整优化而成的。
均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泻黄散》“泻脾胃伏火”《益黄散》“温中理气,健脾止泻”
《异功散》“健脾理气”
清补一体,清(祛胃热,清理垃圾)而不伤身,补(健脾补虚)又不会上火、增湿。让脾和胃重归于好,纳运调和,保证精微正常输布于全身。
01栀子+蒲公英+淡竹叶+甘草+生地:泻脾胃伏火,补充津液
栀子:擅长帮助泄掉肝脏上多余的火气。《得配本草》就讲:“盖肝喜散,遏之则劲,宜用栀子以清其气,气清火亦清”。
《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它入肝、胃经,擅长“清火毒”。
淡竹叶:气味清香,能向上宣散邪气,帮助升清,喝起来滋味甘淡,微微有些苦味,能清热,把胃火泄下去。
生地:滋阴清热。甘草能调和其它草本成分
02党参+云苓+焦白术+连翘:健脾理气,赶走湿气
《本草正义》里讲:“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而无刚燥之弊……尤为得中和之正。”[8]党参在这个方子里面,担任着温和又专业的角色,几乎不挑体质。
茯苓有渗湿之力
焦白术:性温,味甘,归脾经和胃经,补气健脾、和胃止泻
当然,如果您觉得食材多,自己熬煮很麻烦,成品也给大家准备好啦
人缘堂的郫膳开源益宝+竹莲清特殊膳食,根据三大古方优化而成,将中医古方做成养护胃强脾弱小朋友们的食方。
平息胃部亢奋的同时,还能减轻脾的负担,孩子胃口好,吸收好,自然又高又壮。
高倍浓缩
脾虚也能全吸收
小朋友脾胃娇嫩,消化吸收能力不比大人,很多偏补的膏方,如果没有吸收到位,不仅补不起来,还会堵在脾胃里,变成痰饮垃圾。
考虑到这一点,郫膳和竹莲清都是通过浓缩提纯成易溶于水的颗粒,脾虚的宝宝也能全部吸收。
无添加、口感佳、好坚持
脾和胃回归平衡
自然长高高、长肉肉
有的妈妈可能会担心,做出来的高倍浓缩饮会不会很难喝,孩子不好坚持。
别担心,郫膳里面特别添加天然蔗糖,起到生津润燥,增加口感的作用,喝起来微甜不苦涩,竹莲清里面成分更是清甜无药味,小孩子也不抗拒。
0香精、0色素、0防腐剂,不会给脾胃添负担。
单袋小包装,带起来也方便,每日2~3次,每次一袋,平息胃部亢奋,减轻脾的负担,胃火不强、脾气不弱,宝宝自然茁壮成长。
郫膳【用量建议】6个月-1岁,每次半袋,每天1-2次;1岁-12岁,每次1袋,每天2次;成人,可适量加一袋
竹莲清【用量建议】1岁以内:每天1~2次,一次一袋
1岁-3岁:一次一袋,每天三次
3岁以上:一次两袋,每天两次
12岁以上:一次两袋,每天三次
调养脾和胃,一年四季都可以,但冬季效果是加倍的。因为这段时间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内收,脾胃阳气全年最足,这个时候是扭转孩子脾胃的好时机。
胃强脾弱娃只需做好日常养护(给做一些饱腹感强的食物,吃饭细嚼慢咽)的同时,稍微助力(搭配郫膳+竹莲清),就能看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