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度很喜欢旅行。过去的一年里,我的脚步跨过了中国东南西北十几个城市,看过很多风景,拍了很多照片。
然而今年我哪都不想去了。不是累了,也不是看腻了。而是去了那么多地方,我一直没找到我想要的那种旅行的感觉。
我心目中的旅行,应该是一场丰富的体验之旅。感受那里的人文气息,感受自然的瑰丽神奇。全然的沉浸其中,收获满心的感动。但在去年的旅途中,不论是西北辽阔的沙漠,还是峨眉壮丽的云海,我除了“好漂亮,已到此一游”之外,再无其他感受。好像只是为了拍照证明来过,好像路途太匆忙,只为把景点走完。我不知道怎么把心打开,去接收大自然的馈赠。
前几天无意中看到一篇课文《山中访友》,感触颇深。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颗树上,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我试图在脑海里想像这种感觉,觉得我对树的认识更深刻了。也发现我在旅行中遇到的困惑的原因:我并没有真正用心来感受大自然的风景,没有静下来,仔细地观察所见事物。所谓的旅途,真的只是去过。
今天下午参加一个静观活动,老师说 “我们总是用单一的视觉感官去感受外界,可以尝试打开身体的更多感官去感受,用听觉去听 ,用味觉去闻,用触觉去摸,用味觉去尝,全身心去接纳,会收获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接着给我们20分钟去外面的湖泊附近散步,“慢慢走,仔细看每棵树,每朵花,每片叶子,不用想要走到哪,只需要去感受,一旦发现什么让你感到欣喜的,就停在那里,充分感受这种喜悦,让它留在你心里。”
我选了湖边一个没人的角落停了下来。尝试打开我的感官,我闭上眼睛,先用耳朵去感受。捕捉到了最喜欢的鸟鸣声,清脆悦耳;还有湖边有蛙叫声,即使是白日里也很清晰。远处有汽车行走的轰鸣,此刻也打扰不了我。我沉浸在声音的世界,想起了《森林狂想曲》,内心无比宁静喜悦。享受完一个听觉盛宴,我又尝试打开了我的触觉肤觉感官,这次我感受到了风,很轻的微风,有点凉凉的,从左边吹过来,轻抚过我左侧的脖颈和脸颊,带起我的发丝,这就是大自然的馈赠啊!睁开眼睛,还是这片湖泊树林,却又好像比来时看到的模样更美了几分。打开相机,寻找更好的角度,记录此刻的美好。
20分钟转瞬即逝,我带着满心感动,回到会场。感官好像更敏锐了,脚底感受到地毯的柔软,喝一口柠檬水,淡淡的酸涩弥漫,带着一点点甜。
我想我应该打开了某些通道,开始学习怎样更好的体验这个世界了吧。
记得以前听过一个分享,主持人问为什么喜欢极限运动,嘉宾的回答是:清晰地感受到活着。我想,我要的也是这种感觉吧:全然的体验每一个当下,细数每一个美好的、感动的、甚至是焦躁的、痛苦的瞬间,感受我与每一个生命交汇的瞬间。
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不一定非要在旅途中寻找。清晨的鸟鸣,路边树木的嫩芽,灿烂的晚霞·····只要你用心发现,只要你打开你的心灵感官,感动,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