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2018年已过去了四分之三,回顾这近一年的时间,我的生活过的颇不顺遂,一次又一次让我意想不到事情的发生不停扰动着我不算强大的神经。
曾经有人和我说过,因为我的命格过于犀利,导致我不仅易招小人更易树敌。
现在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我的背后骂我的人想必一定比称赞我的人多。
曾经的我极易受到外人评价的影响,虽然现在已好了许多,但是当一个又一个让你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却仍会将你推向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漩涡。
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强大,那么你便有可能沉溺在这个漩涡中久久不能自拔。
而每当这个时刻,我总是会想起“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出自西方谚语:“:The one trying to wear the crown must withstand/bear the weight”
这句话原意是指如果想戴着这个帽子,就必须承受它的重量,但现在被更多的人引申为如果想要做某件事,就需要承受这件事所有的压力和责任。
古往今来,大部分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独特印记的,无不是具有争议与质疑的人物,而这些人身上却总有一些共同点
不惧怕挑战与困难,敢于去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同样,其更拥有着无比强大的内心世界,无论何种的眼光与言论都无法轻易影响自己,只要是自己所认定的路,即使千夫所指也会一一扛下,默默前行。
因为他们明白,接受了多少的赞美,就必须接受比赞美更多成百上千倍的质疑和争论。
而这也不由地让我想到6月9日晚上,在虹口区1933微剧场看了一部名叫《刺客》的话剧。
这部话剧重新演绎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死了也便成了英雄”。
是的,荆轲最后死了,他变成了后人口中的英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人对他的定义只有英雄二字。
但没有被荆轲杀掉的秦王却得到了后人各种各样的定义,有人称其为千古一帝,也有人称其为暴君。
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秦王被刺,那么后人对其的评价可能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其可能也根本不会背负如此多的争议与质疑,活着永远比死去艰难,就像好莱坞电影复仇者联盟里说的一样“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同样的道理,“能力越大,承担与背负的东西也就越多。”
我的一位大哥曾给我讲过一个关于他自己的故事,一次他在食堂吃饭的时候。
一个阿姨问他:
“孩子,你对你的未来有什么希望和想法吗?”
“我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喜欢我!”
“孩子,这是不可能的事啊!”
“为什么?”
“因为你也不可能喜欢全世界所有的人啊!”
既然,我们没有办法喜欢所有的人,当然,也就不可能奢求所有的人都喜欢我们,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活着,就要接受别人对你的评价与质疑,一路走来,伴随的不止是掌声与鲜花,更需要有争议与质疑。
但如果你已经认定了一条路,那么一定要坚持的走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质疑不屑的声音远远盖过支持赞美的声音,你会讨厌和厌烦质疑你不理解你的那些人。
但是如果走着走着你就放弃了,那么你也就变成了那些人,有的时候,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的有意思,它需要你坚持做一些旁人不太能理解和接受的事情,但这样的人生才是属于你自己的人生。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漂亮的活法从来都只有两种,要么坚持地走下去,要么勇敢地结束它,每一种都很痛苦,尤其是和那些哪种都不敢选只会习惯性躲在别人后面评头论足指手画脚的人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