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语:
做粥要三分米,七分水;养生要三分寒,七分饱;
读书要三分看,七分品;喝酒要三分醉,七分醒。
所谓的“三七定律”适用于大部分事物,引申到关系、感情之中,也是如此。
在我看来,最舒服的关系,无非是三分明讲,七分默契;三分沟通,七分包容;三分欢喜,七分珍惜。
揽一份诗意,留一份淡定,方能在纷杂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定从容。
三分明讲,七分默契
有句话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
与你有缘的人,只要你一个眼神,他便懂了。
所谓的灵魂伴侣,想必就是如此。
就如春秋时期著名琴师俞伯牙和樵夫子期。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
“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
“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摔破自己心爱的琴,挑断琴弦,终生不愿再弹琴。
明讲常见,默契不常见,朋友易得,知音难求。
若能偶遇这样一段舒服的关系,便相信人间仍有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