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手机瘾
“神经元时刻都在努力记忆我们的行为。
比如,学习时摸一次手机,神经元就会记住一次学习和摸手机的联系,重复使下一次行为更容易。于是,下次我们会更加地,在学习时想摸手机。
行为联系重复到一定程度,会形成模式,永久储存在我们的基底神经节里。这便是习惯。
就算我们后来改掉了习惯,一旦重新接触相关行为,触发了神经元对它的记忆,习惯很容易再次形成。
花过大量时间练习钢琴或者篮球的人,就算忘记了,再接触也会学得很快,便是这个原理。
发生过的一切神经元会记得,有过的好习惯坏习惯,都会伴随一生。
我如获至宝。
从此以后,我学习的时候,每一次想到手机,我都急忙念念有词。
“不,不能让学习和摸手机产生联系,要让基底神经节把学习和专注连在一起!快发生作用吧!基底神经节!”
我知道,每一次自控,都会让下次自控更容易。
有一天我会不再需要自控,那一天优秀会变成我的习惯。
我像一个受虐狂,每天想方设法做叫自己难受的事。
原来,学过的知识,会过时,会遗忘,但在努力过程中学会的处事态度和做事习惯,都会留在骨子里,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评:每打开一次手机,没放弃一次,每懈怠一次,每退缩一次,每拖拉一次,都会留下行为记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二)关于年龄与见识
“你也会有这一天的:睁开眼睛,又是一个一模一样的清晨,而你四十岁了。
你会忍不住问自己,这些年我做了什么?
如果你连个说得出口的答案都没有,那个瞬间,会是你人生最痛苦的瞬间。
你会抱头痛哭。
大半生过去了,最有勇气、力气的时光全没有了,这场最重要的考试该交卷了,你才发现自己还没开始好好答题。”
评:40岁回想这大好的青春时光会不会后悔?敢不敢问自己,这些年你都做了些什么?
(三)关于优秀的人
“优秀的人没有拖延症。
原来自律的人是这样的。
每一个小时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永远不打乱仗。
明明事情又多又难,却像是手里牵着木偶线,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只把自律挂在个人签名里的人刚好相反:生活掌握着木偶线,自己是被动的木偶,永远是在气喘吁吁追赶进度,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她十九岁时,每天都在想方设法惩罚自己的坏习惯。
因为成功过,他们全都知道努力的意义,相信生命的无限可能。”
(四)关于是否该坚持自我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追寻自己内心的直觉,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时间宝贵,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我坚信,区分成功与不成功,一半因素就是纯粹的毅力差别。】
(五)关于坚持·听父母的还是遵从内心
“父母顶着‘都是为你好’的帽子,把自己的过时思想强行附加在我身上,我自己想活成的模样,始终没有机会争取。
“人生原本无限风景,就这么提前葬送在了中国式父母手中。”
还好没有因为对环境不满,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不知不觉就多了一条路。
从此我意识到,许多当时认为的不可能,不过是视野限制造成的无知。你问我最大的收获,我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世界真大,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只看你舍不舍得下功夫挖掘。”
只是,面对着一模一样的阻碍,一个除了把症结归咎给父母,别无作为;一个做了孤独的战士,积极探索各种可能性,争取改变。
评:无能的人都会为自己的失败找一个恰似合理的理由安慰失落的心灵。
《每一天梦想练习》我觉得不是鸡汤,即使是鸡汤也是有营养的鸡汤好吸收消化,建议大家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