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次约聊的人,叫格格,是个长腿小脸想法比较对外的美女子
这种网友式的约聊,已经成了我今年的家常便饭,聊天的过程总能让我去深入思考自己的影子
格格是个不愿将就的人,三个月来一直在找一家适合自己的公司
我问,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她列出三个自己感兴趣的岗位:市场、产品经理、运营
然后讲述了自己以前做市场、产品的经历、运营的经历,我看到的都是她的纠结、不自信、略带茫然。我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好友曼曼
(二)
我是个谦卑到不自信的人,即便我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一门技能,但还是会在言谈中透露自己不足的一面,同时,内心还会有一种自卑感,于是表达出来的结果往往让人一眼能看出我的不足。这种不自信,极大程度上阻碍了我成为自己臆想中那个能侃侃而谈的产品人
曼曼是个极度自信的人,比如她赶在大家面前说自己做菜的技术一流,敢说自己的工作效率很高,敢说自己学东西很快,敢说自己很漂亮。于是,我慢慢的认为她做的菜真的很好吃、她真的很聪明、很有主见、很漂亮。对,她的自信已经成功阻断了我理性思考的能力,已经完全被他的自信折服到相信她是个极度有魅力的人
这大概就是自信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磁场,影响到周围的人
我和格格,都缺这样的磁场,我们对自己,都不够自信。然而,这种不自信是最容易让别人抓住弱点的。
(三)
格格说她不太确定自己想要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她不知道产品的工作能不能是她一直想去做的工作,太多不确定,万一到头又是白忙一场,。青春是浪费不起的,所以她纠结……
其实,她没有和自己做过深层次的对话,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①没有哪个岗位是百分百完美的,你总是会遇到很多烦心的事,即便你把兴趣当工作,久了也会枯燥、会失落。所以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来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太片面。②时代变迁太快,岗位的交替及取代也会紧跟,一个岗位或行业,不可能一直吃香,奢望某项工作一直做下去的想法不太靠谱。③每个行业或岗位都可以培养出斜杠青年(多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把目光局限于某个岗位太封闭,选岗位需要把目光投放广一些,做A岗位的同时想想与之关联的BCD岗位是不是自己感兴趣、愿意去接触的,自己能不能通过A岗位去BCD岗位上挖掘自己的能力并变为价值,甚至是市场价值
以上三点来看,我认为格格并没有向内看过,更多的是向外看,起分析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发现三个工作自己都能做、也都喜欢,但是能做多久?不知道
(四)
我且先不说格格应该怎么去选适合自己的岗位。我不是职业规划师,也不是大牛,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拙见,聊聊自己是怎么分析自己、怎么向内看、怎么找到方向的
2015年毕业,没有方向的我在半年内先后尝试了市场推广、财务、人事、行政、测试等工作,后来通过深入的自我分析,选择了现在的产品岗,并且认为自己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先说说之前几个像过家家一样的岗位,每个岗位我都很努力、很拼。但我终究还是做了一个低品质的勤奋者,没有方法和套路,用李尚龙的话说,我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哪怕思考不费力。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在进化史上绝对长的时间内,人类没有被赋予过多深度思考的任务。这个世界正在变的越来越复杂,应激反应只能解决掉95%的问题,基因解决不了快速更替的时代抛给我们那5%的难题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精妙描述
‘’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做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它见闻广博,反应快速,但很容易上当,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或解决问题,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却很懒惰,经常走捷径采纳系统1的直觉判断结果‘’
以上的内容,简单来说,深度思考在基因层面是反人性的。
(五)
我常常会在工作中用系统1思考问题,总让我在脱口而出的瞬间就后悔为什么自己不经过思索再开口,这时候,我是大脑的两个系统在撕逼。
我想要的,是做一个用系统2来思考的人,也就是做一个可以在基因层面反人性的人。突破基因限制的行为,才会让自己发生根源上的改变
我有一个不错的习惯,如果我认为一个人与众不同、或者很优秀。我会去分析她的思维方式,而了解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听他怎么讲。和有些人聊天,你会觉得很煎熬,因为他们总是说不到重点,一直让你去猜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