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俗语:“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石匠,木匠看尖尖,瓦匠看边边,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干砖不上墙,湿木不做门”,这句俗语让我想起了一段木匠的传说,木匠们做活时为了瞅得准,喜欢睁一眼闭一眼观察木材是不是一条直线, 据说这是从匠人的祖师爷鲁班那里传下来的。
鲁班出生于匠人世家,据说木匠用的好多工具如锯子、刨子等都是鲁班发明的,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很多、发明了很多,青出于蓝胜于蓝一点也不夸张,他的武艺简直有点神化。
河北赵州有座古老的石桥——赵州桥,传说是鲁班修的。鲁班周游天下时,一天来到了赵州,远远就看见赵州城黄澄澄的城墙,走近却见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挤了很多人,卖谷的,卖草的,运盐的,贩枣的,挑担的,推车的,赶驴的,吵吵闹闹,争着要过河进城。河水湍急,只有两只小船摇来摆去,半天也渡不过几个人,有人等得不耐烦,就骂了起来,鲁班看了问道:“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有人答道:“十里宽的河,沙多水深,迎遍天下客,没有巧匠人”,鲁班看看河水地势,就发善心,当天晚上大刀阔斧,一晚上就造好了一座石桥。
赵州一夜之间架起的大石桥,结实又好看,第二天这件事就轰动了远近各州府县。神仙张果老听说后,就想试试这座桥是否坚固结实,于是牵上他的毛驴,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了日头,右边装了月亮,邀上柴荣,推着金瓦银把的独轮车,车上载着四大名山,游游荡荡来到了石桥,到了桥边,张果老高声问道:“这桥是谁修的呀?”鲁班此时正在桥边察看桥栏桥洞,听见有人问就答道:“这桥是我修的“,张果老指指毛驴、小车说:“我们过桥,它撑得住吗?"鲁班一听仰天大笑说:“大骡子大马只管过,还在乎这一头毛驴、小车,不妨事走吧!"张果老、柴荣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他们才上去,石桥就直摇晃,眼看要塌,鲁班一看不好,连忙跑到桥下用手把桥托住,这才把桥保住,桥身桥基经过这一压,不但没有损坏倒更加牢实了,只是南边桥头被压得向西扭了一丈多远。所以直到现在,赵州桥上还有七八个驴蹄印子,那就是张果老留下的;三尺多长的一道车沟,那就是柴荣推车碾压出来的,桥底下还有鲁班的两个手印。
张果老过了桥,看看鲁班说:“可惜了你这双眼睛哟!”鲁班觉得有眼不识泰山,越想越惭愧,便把自己一只眼晴用手挖了,悄悄地走了。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所以现在木匠做活,吊线的时候也都用一只眼睛。河北民歌《小放牛》里所唱的就是这一段生动的传说。
(这个传说我小时候就听太姥姥讲过,今根据网文整理的)
(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资料记载是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的)。
不过还有其他版本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