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如果不是今天的爬山之举,我都快要忘记重阳是个什么日子。在我的印象当中,它是一个登高望远,遥寄思情的日子,也是一个传统敬老爱看老的节日。
每年的这天,其实我们该陪父母去登登高,望望远,也不是对节日的多么重要表达,只是借着这个日子,给陪伴一个更合适的理由。
在路上走着的时候,我和身边的儿子说:果儿,我在你们幼儿园公众号,看见了你和爷爷奶奶的照片,你们幼儿园宣传,今天要帮忙爷爷奶奶哦。今天是个敬老爱老的日子哦,然后他开心的挥舞着说:要帮忙奶奶。
和我们预料的一般,今天的目的地,人不是一般的多,毕竟是这么个节日,毕竟是周末,毕竟是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其实已经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了,这座城市的今天,却温暖的像夏天的尾巴。
更没有想到的是,这里居然好巧的在举行着登高的运动活动,所以,热闹是绝对的,人是多到感觉自己随时会和大家走散。
带着孩子,想好好爬山,那是一种妄想。好在我们都是有觉悟的人,我们的目的并没有那么高。这当中大概是,我们借这个机会,见见面,带着孩子和父母出去兜兜风,其实发生什么,做了什么,最后都显得不太重要。
你猜的没错,我把它说的这么矫情的原因就是,我们根本没有爬上去。在中间就折回山下了,但这是可预见的,所以好像理所应当,非常自然的,一拍即合。毕竟三个孩子,两个睡着了。
打电话回去,没有提到今天是什么日子,随便聊聊,总该是要和在家的父母聊上几句,也许我们没有及时的说出一些表达思念和爱的话语,但在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话里,行为也是一种合适的表现。
记得上次中秋过后,好友来家里,问我如何过的中秋,是否赏月,是否聊聊故事,借此机会像小朋友们讲讲关于这个传统节日的故事。我那时候才惊觉,也警觉,我好像忘记了什么,藏在生活里的这些故事,随着这个日子该有的传承,被我们遗忘了。
所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忘记了传统的东西,那些我们从前大人总爱给我们说的,我们把他们丢了。就像我是后来记得的,中秋节的那天,我连月饼都忘记吃了。
那时候的月亮真的很圆,那时候的中秋,乡下的夜晚,蚊子真的很烦人也很讨嫌,没法在院里乘凉的。
我记不得那时候的每个中秋是怎么过的,唯一记得的是,在外公家的某个中秋日,一大家子的人,汇集在一个吊扇下,桌上是一个大号的芝麻五仁月饼,那时候的经典款。一家子,一个就够分。
有一天,办公室里的同事突然说:我们把那些骗人的东西都忘记了。
我疑惑不解的问她,什么是骗人的东西。
她说:小时候,外婆总说,某天要吃什么,不吃的这一年会怎么怎么不好,诸如此类的。
我不太认同了:为什么要说是骗人的,我觉得那些是老文化留下来的东西,不应该是说骗人,是一些地方性的旧习俗。
她说:虽然觉得是骗人的,但至少那时候真的多很多这样的,而且我们都信,现在连想骗骗小孩都不行了,因为我们都忘记了,现在的小孩真比不得我们那时候,连这样的可以被骗的都没有。
我们忘了吗,对的,我们忘了。
正月初一,你到处去走门串户没,拿到各色各式的糖果没
正月十五,该把家里的灯全点亮的,汤圆还甜
三月天,吃荠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
清明那天,该要不生火吃寒食的
立夏的那天,总是要吃立夏团子的
端午那天,粽子配皮蛋,简直是绝配,记得给娘家送蒲扇,或风扇,现在该是空调了吧
七月的时候,傍晚就早些回家待着,少外出
中秋的时候,月饼要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我们在这天,要团团圆圆
九月初九的时候,记得陪陪父母老人,登登高,望望远,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腊八的时候,你喝粥了吗
三十晚,家里的火都烧的旺吗,一家人坐在一起守着岁,等着迎接新年没,你穿了新衣吗
我们没有忘记,只是我们在停不下往前走的路上,慢慢选择性的丢掉了一些。那些曾经刻在我们生活里的期盼,被我们慢慢的淡化。
不忘本,不忘情
热爱生活,尊重生命
敬爱父母,传承文化
我们能做的,其实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