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上海有段时间了,那个十里洋场……我不知道该怎么想它。那里只有不足10%的大学生,剩下的90%的都是没有步入高等学府的非大学生。
他们的生活里没有星巴克,没有风投与ABC轮,更没有比特币与Hermes。
他们甚至都不关心北上广的高房价,再怎么涨,与他们又何关,他们最终要回到自己的故土生活,消失在那些精英的视线里。
他们就在钢铁森林里漂泊,生活全是苦,唯一能缓解一下的民谣,还要被精英嘲笑是“三俗”。
他们的眼界有限,可没听说过什么一年暴涨80倍的投资,只知道慢慢熬,熬过了那些苦,就有甜。只是有些苦,太苦了。
送的快递,丢包了,一个月白干了;谈的业务,客户跑了,从自己工资扣;借出去的钱,债主跑了,好几年都白干了;送的外卖,迟了两分钟,被人劈头盖脸骂,都不知道哪里诉苦……
所以他们听的歌,明明唱的是情歌,全是漂泊的无奈,失去的唏嘘。
《光辉岁月》。也许黄家驹也是从香港市井混起,所以他们有一些很难描述的共同点。
要是那段人生中,有一个人带来了一点温热与幸福,那就是五十年,八十年,都甘愿想起的。
那和大学生动辄诅咒前任XX不同,他们是一起坚持患难过,一起为难以预料的明天努力。我们也称之为,“相互扶持”。
那是未经人事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在厂房,在廉租房,在二手烟周围,在松江的汽车站,在虹桥告别的火车站,两个人,没有钱,只有睁着眼睛做梦。
互相给对方借钱过日子,吃快餐都要斤斤计较,只有两个人,没有钱,甚至没有梦。
就连分手原因都那么生活化,因为重男轻女,因为给不起彩礼,因为效益不行了换个活儿干就这么散了。
最后一晃眼,老了,在老家,搬着凳子,说:我操他妈,我真的好怀念外面那几年啊。
那里有黄浦江,有上海滩,有文强哥,有丁力哥,有操着吴语的老板,还有当年和我一起的好姑娘。
这些生活,是好歌,站在窗外,才会想起错过的好姑娘。
生活它,对绝大部分人,不在中关村,没有PHP,没有区块链,也不存在什么think different。
张江高科昏暗的路灯下,在寒冬小吃摊旁,有几年的漂泊岁月,和错过的好姑娘,我好中意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