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张翔。读一本书写一本书概念创始人、实践者、推广者。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读《孙子兵法》。这是读一本书写一本书,第019篇原创文章。
原文: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行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事实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张翔解读:
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出敌人作战的计划的优势劣势和得失。通过挑动敌人,我们可以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通过私刑,我们可以弄清地形是否对敌方有利。通过试探性的攻击,可以探明敌方兵力布置的强弱多寡。
所以,示形诱敌的方法运用得极其巧妙的时候,一点破绽都不会有。到达这种境界之后,即使隐藏的再深的间谍,也不能够探明我方的虚实,即使智慧高超的敌手,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我们根据敌情采取制胜的策略,即使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理解不了,人们都知道我克敌制胜的方法,也不能够知道我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制胜的,所以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应适应敌情,灵活运用。
兵的形态就像水一样,水流动的时候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用兵取胜的关键是避开设防严密,实力强大的敌人,而攻击其薄弱环节。水根据地势来决定流向,军队根据敌情来采取制胜的方略。所以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是常胜,四季相继相代,没有哪一个是固定不移,白天的时间有长有短,月亮也有圆有缺,万物皆处于流变状态。
一、探敌虚实四法
这一段孙子说了什么呢?
孙子说了四种探听敌人虚实的方式。
我们可以简称探虚实四法:
他们分别是策之、作之、行之、角之。
作用是:
策之,知得失;
作之,知动静;
形之,知死生;
角之,知长短;
(1)策之,知得失。就是分析敌我双方的得失,这里可以用五事七计分析。也就是道、天、地、将、法五事。政治、将帅、天时地利、纪律制度、武器装备、士兵训练、赏罚制度等七计分析敌我双方。
保护自己的弱点,找对方的弱点,用自己最强的地方,攻击对方最弱的地方。
(2)作之,知动静。就是激怒一下他,看看他的反应。推测一下对方的布局,看看对方的纪律和将帅的水平。
◎作之,可以是对敌将调兵遣将能力的测试。
比如:魏武侯就问过吴起,他说:“如果两军相当,不知其将如何?”
吴起就说:"令悍勇之将却狠狠的打击敌方。但是一定要记得我们打了就跑。假装失败,我们不要去惩罚我们假装失败的士兵。
通过假装失败,我们去观测敌军的进退、调度,就知道对方的水平。
见到便宜不占,说明这个将军是有智谋的。
如果看到我们假装失败,派大股部队来追,而且旗帜杂乱,阵型错乱,贪小便宜。你要是这种情况,就说明这个将军的命令和纪律不行。这种部队你就打他,不用商量。狠狠的打就是了。"
◎还有,就是作之可以是对将军个人层面的测试。
先上场骂他几句XX小儿,你个以下犯上的逆贼,你不得好死。如何如何……
反正就是抓住对方的痛脚大骂一通。看对方是什么反应?
忍不住要出战的,那就是没啥水平。这点情绪都控制不了?那就说明是一个很好引的怪。随便设一个套,他就会往里面钻。
这叫做怒而挠之。
记得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嘲笑司马懿胆小,是女人,还给司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衣服。
但是司马懿就是不上当,还将计就计的穿上了。
就是不出战,不放弃地利,你能奈我何?
遇到这种将领,无论你怎么作,对方就是不上当,能很好的控制情绪。就是诸葛亮也没办法。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不适合当一个合格将军哈,就是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不能泰然的面对别人的挑衅和侮辱。
比如最经典的:你瞅啥?你再瞅一个试试?
然后有人就回一句:瞅你咋滴?试试就试试。
然后双方就从语言冲突上升道肢体冲突,从个人事件演变成群体事件。
这就完全违背了我前面说的,
《打架和打仗一样是生死存亡的事情》
这个观念。也违背了避免和别人发生不必要的语言冲突和肢体冲突。这个都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现在很多人不仅不控制自己的情绪,还四处发泄自己的情绪。在网络上做喷子都是小事。
还有一种产业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有人在微信群专门建立很多主题的对喷群。比如,最近NBA“骑士”与“勇士”的开赛,他们就建立骑士与勇士互怼群,还有什么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互怼群,国产车与合资车互怼群,安卓和苹果互怼群。阿迪和与耐克互怼群…
然后要入群骂人的每人发5-20元不等的红包给群主。听说有一些经营时间比较久的人手上有1000多个500人这种群。
这就是相当于50万人,那减去重复的,至少也有20多万。
你说,这样的人能干大事吗?
四处发泄和放大自己的情绪,不仅容易被别人利用你的情绪,而且你也没有办法和自己身边的人很好的合作。
所以,作之之前,我们首先是一个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否则的话就是结果被别人挑动的情绪。就真的是不作就不会死。
(3)形之,知死生。这其实就是通过示形的办法看透敌方的虚实。这个形之和作之一般人组合使用。
比如李筌就说:夫破阵设奇,或偃旗息鼓,行之以弱;或虚列灶火幡帜,形之以强。
这个大家都懂吧,示之以弱的最典型的就是孙膑的减灶计。
不过这个时候都杜牧说:"死生之地,盖战地也。投之死地必生,置之生地必死。
这一点我就有一点不同意了。他把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当做常规战作战方法了。他又想走捷径了。
把自己投身于死地。自断后路,虽然能够短时期激励士气。但是长时间来看,并没有好处。
这样大家都习惯,平时不努力,打仗凭运气。
而且自断后路,这就是让你自己没有了纵深空间。
很多战略战术你根本使用不出来。
光凭一股勇气,就想赢得战争?
这开什么玩笑?
打过游戏的都知道。当你的纵深空间没有了,被别人压制在一个角落里。
你离死亡也不远了。
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些都是术,不是道。
这些东西,就算韩信本人,和项羽本人,打了一辈子的仗,他也只是用了一次。而没有重复使用。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了这个东西并不是常规作战的方法。并不能够复制。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千万不要画虎不成反成犬。
陈皋也说说:敌人既有动静,则我得见其形。有谋者所处之地必生,无谋者所处之地必死。
张预说:“形之以弱,则彼必进;形之以强,则彼必退。因其进退之际,则知彼所据之地死与生也。”
我觉得张预说的特别的清楚。
还记得孙子兵法第五篇兵势篇的文章吗?我写的
《善动敌者用力,善战者用势》。
原文是: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形之,知死生。就是示形、动敌、察虚实、观死生。然后避实击虚。
(4)角之,知长短;
李筌曰:角之,角量也。量其力精勇,则虚实可知也。
其实就是较量的意思。大家扳一扳手腕。看一看对方的实力。
就是探一探对方的深浅。
管子曰:“善攻者,料众而攻众。料食以攻食,食不存不攻,备不存不攻。”
意思就是善于攻击的人,首先找到敌方最大的优势,然后我们把敌方最大的优势变成他最大的弱点。最后把他最大的弱点变成他致命的弱点。
比如对方士兵多,我们就想办法,让他的士兵变少。比如分敌战术。
比如对方如果粮食多,我们就想办法,攻击对方的粮食。让他没有办法和我们耗下去。
如果对方粮食不足,我们就,不去攻打它。他会不攻自败。
如果对方准备不充分,我们也可以不去攻打它。因为他不能拿你怎样。
从司马懿打孟达和打公孙渊不同的方法就可以看出来。
孟达造反,司马懿打孟达,是八部并进,昼夜不息,八天走了1200里,拔坚城,斩孟达。
而在平定辽东,打公孙渊的时候。却反而安然不动,缓缓图之。
这完全是两种风格,为什么?
司马懿的部下陈圭不明白了。
司马懿就说。上一次打孟达,我们之所以要速战速决,是因为敌人少,粮食多。他们的粮食能够吃一年,而我们只能够吃一个月,但是我们的部队是孟达的四倍。所以用一个月的粮食去对着别人一年的粮食,当然要速战速决,所以应该不计死伤,必须拿下。一个月如果拿不下我们就,只有无功而返。
而现在恰恰相反。我们现在只有8万的兵力,而公孙渊他有20万比我们多。
但是他的粮食不够。现在在下雨更好,我们不用打仗,就耗粮食。
结果30天之后雨停了,司马懿才开始进攻,敌人因为没有粮食,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好多将领都出来投降,司马懿就轻松的攻破了襄城,斩了公孙渊,平定了辽东。
这就是管子说的:管子曰:“善攻者,料众而攻众。料食以攻食,食不存不攻,备不存不攻。”当然,这是管子的看法。如果你觉得气不过,你要打也没办法。
二、了解它的属性和特性,因敌制胜。
所以当你学会了探敌虚实这种四种方法。策之,作之,形之,角之。
你就能够达到另外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是什么呢?
就是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通过示形的办法,去探敌方的虚实。但是我们在试探的过程当中,别人也会试探我们。我们能够通过虚实的转换,让别人看不起我们的虚实,这就达到无形的境界。
无形之后,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即使有人打入我方很深的间谍,因为我虚实不漏,深间也不能够窥视,因为我强弱不泄,纵是有智谋之士,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
梅尧臣曰:兵本有形,虚实不露,是以无形。
说的是部队本来是有形的,但是通过你示形,你不漏虚实,你就变成无形了。
因为别人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所以,大家都知道你是怎么取得胜利的,但是大家就是不知道该什么时候用这个方法。
因为你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形制敌。
我怎么用兵是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分析取得的。大家都看到了,但是我是如何根据对方的兵力来制定方针取胜的,大家就不知道了,下一次情况不是这样,我就不会用这个方法。
所以我的方法都是针对性的,而不是通用型的。不是反复使用的。
别人根本猜不透我下一次将用什么办法。
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
《有术无道,止于术;有道无术,术自生》 。
用兵就像用水一样,我们要顺势而为。
要了解它的属性和特性。
水是避高而趋下,兵是避实而击虚。
水要因地而制流,兵要因敌而制胜。
所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够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
比如,对方是重兵,我们就挑逗他;对方怒兵,我们就侮辱他;对方是强兵,我们就拖延他;如果对方将军骄傲,我们就打击他;如果对方将军贪便宜,我们利诱他;如果对方将军多疑,我们就离间他。这就是因地制胜。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我是张翔,读一本书写一本书概念的创造者。孙子兵法第六篇的虚实篇,今天我们就分享完了。从明天开始,我们将解读孙子兵法的第七篇军争篇。
点击阅读原文推荐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