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别人闺女”
“人家儿子真出息”
“你咋这也不会”……
春节无处不在的“比较”,让作为大人的我们都深感窒息,而同样的问题,甚至也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掩盖他们天生不同的美好……
1
每个宝宝都天生美好,都有自己闪闪发光的一面,TA不需要被塑造成别人眼里的“完美小孩”。
正如蔡康永在微博所说的,这些纷繁的比较并不能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只有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才能发现孩子身上的天生美好的一面,让TA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宝宝的成长只有一次,蓝臻和万千妈妈一起放下比较,放下看不见的敌人,看见每一位宝宝的天生美好。
2
有一部名为《孩子的努力比成绩更重要》的暖心教育短片,片中,一家四口围在桌前吃饭。饭桌上,妈妈分别询问两个孩子的考试成绩。
哥哥骄傲地向妈妈汇报道:太容易了!我数学90分,英语85分,语文92分,科学87分。但妈妈听后并没有表示满意,反而平淡地回答说:“你应该更认真对待学习。”
看到妈妈的反应,坐在一旁的弟弟羞愧地收起了只有60分的卷子。
接着,妈妈开始询问弟弟的成绩。弟弟迟迟不说,直到哥哥从他手里一把夺过试卷夸张地说了一句:“你完了!妈妈可能会杀了你!”
妈妈此刻眉头紧锁,正准备责备孩子。但看到弟弟失落的表情,妈妈脑中却突然浮现出孩子刻苦学习的一幕。
画面切到了某个夜晚,弟弟已经疲惫地睁不开眼睛,但他依然坚持学习,甚至还会拍脸让自己清醒。
想起孩子付出的努力,妈妈额间的眉头瞬间松开了,温柔地对弟弟说:“你做得很棒”。同时也转过头对哥哥说:“你也是”。
妈妈出乎意外的夸赞,让孩子一下子释放了压力,全家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作为父母需要关注的不仅是那一纸成绩单,更要看到孩子背后的辛苦和努力,它们比任何事情更重要。
3
与其比较,不如肯定
相信不少家长都给孩子念过这样的魔咒:
“你看人家孩子多听话,你要是有他一半听话我就知足了!”
“你看人家多认真,每次都考一百分,你什么时候也考个100分给我瞧下!”
……
可能有的孩子在成长路上,心中最大的阴影,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了。
只要每天一看到太阳升起,“别人家的孩子”就会在孩子们的生命中闪闪发光,成为父母鞭策孩子前进的目标。但做父母的,却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
在一期《少年说》里,一名叫袁璟颐的中学生,站上勇气台上吐槽自己的妈妈,总是拿她班上那个样样第一的学霸女闺蜜比较,看不到她的努力。
与她的日常对话永远围绕着“别人家的孩子”展开。她与妈妈对话中,出镜率最高的,也是自己的闺蜜学霸。
在现场,袁璟颐的同学们表示都很喜欢她,她平时乐于助人,待人热情,积极组织班会活动,号召力很强。
而在妈妈眼中,女儿的善良、热情、带给别人的感染力,在成绩单面前,统统微不足道。
最后,女孩哭着跑下了台。
袁璟颐发自内心的呐喊,让人们看到了无数家庭教育的通病:父母喜欢比较,不认同孩子的付出,给自家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在心中留下了阴影。
所以,父母与其经常拿别人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以图让他进步,不如多肯定多鼓励孩子,帮孩子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优秀的孩子不是从天而降的,每一个“别人家孩子”都是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的综合结果。
与其比孩子,不如先过好自己的人生。努力生活、努力提升自己、给孩子做好的榜样,给他一个爱的环境,让他自然地生长。
当你放下焦虑,才能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意向不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