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28日 (农历:二月初三) 星期二 晴
一、读经情况:
1.《孙子兵法》通读共10遍
二、学习成长
1.《学说集》
2.《时间管理》24讲
3.阅读:《帝王师刘伯温》
三、运动:蹲墙110个,抡胳膊15分钟。
四、日记
遐想-
向往常一样,在结束早课后,开始吃早餐,因为天气冷,发现被保温的稀饭,不太热了,所以想再加热一下,就把电高压锅的盖子随意盖了一下,然后在等待加热的过程中,又去做别的事了,可以没想到,等想起来正在加热的稀饭时,米汤已经溢出锅内,弄的灶台上,锅沿上到处都是。
唉,又给我增加了工作量,没有办法,谁叫我忘记了呢,只好拿起抹布开始做起清洁来,灶台上的很快就被擦的干干净净了,可是高压锅内沿的一些米汤,回为位置小很难擦到,所以我只好拿了些纸巾来吸。
吸着吸着,突然想到,我们学习经典和这个现象有些像,这些纸就像我们的经典一样,每擦一次,就可以帮我们把自己身上的不好习性吸走,然后剩下的就是清爽,干净。
我们在学习经典的时候,也是一样,当我们天天的学习,天天的读经典,天天在经典里浸泡,久而久之,就会受到经典的影响,而变得纯洁。
就象用纸巾一遍遍的擦试锅沿一样,每擦一次,就会干净一点。我们每学习一遍,便会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想到这里,又想到竹篮子打水的故事,讲的就是这样的现象。
读书与竹篮打水
任继愈竹篮打水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一家农村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孙子,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朗朗。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有时,我似乎理解了一丁点儿,可是一合上书,脑袋中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满脸沧桑的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了一次。
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
“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微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
连提手也变得更加光华有泽了。“孩子,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气氛,它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
这位小孩记住了这句话。后来,他一直本着这样的信念,终身与书籍为伴,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他就是任继愈。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我们小时候吃饭吃了哪些东西,都不记得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成长,这些饭菜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都变成了我们的肉,骨、血液....阅读也是这样。
我们并不一定要刻意去记住自己到底记住了啊些,只要去快乐的阅读,用心的去感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喜悦。也并不要去炫耀。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