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关注下我的简书号
平生知心者 屈指能几人
作者:金小贝
诋毁是一种仰望。
真正比你强的人是不会在乎你的,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你。
能力愈强,背后的非议就愈多。
有的人根本没有勇气直面强者的存在,因为他们恐惧强者的目光和散发出的能量。
诋毁的潜台词就是:羡慕嫉妒恨。
1
知心小贝
1061年,早已名扬天下的苏东坡来到凤翔,开始了他宦海沉浮中的第一份工作。
弟弟子由为兄嫂送行,一直到离开封四十里外的郑州,方才返回。
站在西门外,苏东坡望着古道上那若隐若现的瘦马,连同弟弟,都成了雪地里的一团淡墨山水画,心中涌起了这样一句诗:
“登高回首坡陇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收拾罢失落和不舍的心情,他开始走马上任。
处理公务、为民求雨、游历山水、结交朋友。
心高气傲又不甘寂寞的年轻诗人踌躇满志,他热情地接待到访的客人,坦白直爽地与之谈天论地。
尽管妻子提醒他要注意那些泛泛之交,但他天真地以为,世界像他的诗词一样美好,人心像他的品行一样高洁。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的宿敌——章惇。
2
知心小贝
那时候,章惇还没有修炼成一个极为狠毒的政客。
他富有才华,尤其对于苏东坡极为仰慕,三天两头来找他。那一副谦谦君子、豪爽大方的姿态使苏东坡极为喜爱。
更何况苏本身又是那样不拘小节、不设提防的人。
有一天,苏东坡和章惇一起旅行,途致黑水谷。上面是一条窄木板,下面深流翻滚,两侧巨石陡峭。
章惇提议踏木桥而过,到对面崖壁上题词,苏东坡不敢。
章惇独自走过那条深涧,系长袍于腰间,抓住悬挂的绳索,坠下悬崖,到对岸题词后,又若无其事地返回。
苏东坡拍着他的肩膀说:“终有一天,你会杀人的。”
章惇问:“为何?”
苏东坡说:“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他人性命。”
一语成谶。
若干年后,苏东坡将会用自己的悲惨经历来验证自己的预言。
3
知心小贝
当改革先锋王安石在大宋的疆土上燃起熊熊大火时,波及到的除了百姓,还有满朝大臣。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没有弊端,因为制定者和实施者都是人。
而人,是比制度更不可琢磨的因素,甚至能够决定一项事业的成败。
了解这些,就能接受改革所必有的杂音甚至反对。
只可惜,王安石不懂这些。或者说,他懂,但自负的他不容许有其它的声音。
于是,朝堂上就出现了两派:
当权派,以王安石为首;反对派,以司马光为首。
很不幸,苏东坡和章惇分属两派。
这个曾经非常仰慕苏东坡的人,成了王安石最忠实的跟随者,并且在王安石逝世之后,因为机遇登上舞台,对自己的政敌疯狂打压,甚至夺去无数人的性命。
其中,就包括苏东坡。
也许是因为政见不合,也许是因为在若干年以前,就在内心深处暗暗嫉妒这个超越自己才华的人。
当很多高官都已去职,无人敢非议之时,苏东坡,这个大无畏的人为神宗皇帝写下了万言书。
他说,为政当容清议,若不允许自由表示意见,焉能得到人的支持?
不出所料,他立刻遭到罢黜。
连同罢黜的,是一群小人纷纷跳出来捏造借口,陷他于纠纷之中。
4
知心小贝
苏东坡被贬到了徐州。
他开始兴建工程、修坝固堤,热心公众事务,完全忘了自己“贬官”的身份。
那年秋天,黄河水势泛滥,淹没几百里。
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几十天不回家,住在城墙的简易棚里。
他亲自计算防堵工程的花费,请来拨款,重建城墙,并在外围,修建了一座含有防水之义的“黄楼”。
他的政绩和百姓的爱戴又引起小人的嫉妒了,于是开始寻章摘句,污蔑他不忠于君。
史称“乌台诗案”。
他被再次贬官至黄州。
在被贬之前,他坐了四个多月的监狱。
从监狱出来,他嗅嗅空中的花香,听听树上的鸟鸣,当即又作诗一首: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呵呵,真是“恶习”难改。
因文字获罪,刚一出狱,就又在诗里讽刺那些像斗鸡少年贾昌那样只会媚上的势利小人。
作完此诗,苏东坡顽皮地一笑:“我真是不可救药。”
5
知心小贝
苏东坡兴致勃勃地走马上任了。
到了黄州这个穷苦的小镇,他又不安分了。
他赏竹园、探溪流、走丘陵、攀矾山。
寂静时,“焚香默坐,物我两忘。”
黄州陋僻多雨,气象昏昏,他开荒种田,修建雪堂。
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却自吹是“于坐塌之上,可望见水上风帆上下,远望水空相接,一片苍茫。”
只有他这样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把寒酸的日子过成诗。
心存善意,才能看见美好。幽默豁达,才能快乐满足。
因为有敏感的想象,浪漫的情怀,才能拥有这般醇香的美酒,倾心的月夜。
就像那对看见玫瑰一个难过一个开心的姐妹,有的人看见了刺上有花,有的人看见了花中有刺。
只可惜,他的乐观又成了别人的眼中钉。
有人嫉妒他的快乐,有人嫉妒他的幸福,更多的人害怕皇帝重新起用他。
因为皇帝看了他的谢表后,曾经无意间对群臣说:“苏轼真是天才。”
这怎能不叫人嫉妒和怨恨?
在他们的心里,这个被贬的人应该生不如死才对。
他活得这么好,真叫人难受。
6
知心小贝
于是,更多的污水泼向了他。有他的老朋友章惇,也有很多旧时同僚。
当章惇看到苏东坡在诗里描写春风沉醉的午睡,倾听房后寺院的钟声后,说:“原来苏东坡过得这么舒服。”
于是又颁发了新贬谪的命令。
他们不愿意看到苏东坡活得这么潇洒,要把他高傲的头狠狠地按下去,再踩上一脚。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乏那些落井下石的小人。
苏轼再一次被贬,从此他就开始了浪迹天涯的人生。
到汝州、颍州、惠州、儋州,这个将近六十岁的老人,每个地方,他都没有住够三年。
很多时候,前脚刚修好自己的房屋,后脚就又接到调令。
但尽管如此,每到一处,他都以百倍的热情重建家园。
他和当地的百姓席地而卧,谈笑风生,完全忘记了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
他胸怀坦荡,常与朋友畅谈取笑;他不辜负生活,常在庭院里种花种草。
有谁能活得像他哟,把颠沛流离的日子过成了诗。
只要心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7
知心小贝
当徽宗继位之后,苏轼遇赦北还,而章惇因为反对徽宗登基,被贬岭南。
两个人的处境顷刻做了交换。
在回京的路上,苏东坡写信给自己的学生——章惇的儿子章援说:
“某与丞相定交四十馀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
我与你父亲相交四十多年,这中间虽有误会摩擦,但友情并没有减少。
他告诉章援不必担心自己会算旧账,并且嘱咐他在岭南生活需要注意的事项。
对待一个坑过自己无数次的人,他居然心无恨意,全是念旧之情。
他已经从一个狂傲的年轻人成为一个满怀慈悲的老人。
在他的眼里,世上已经没有可以憎恨的人,一切人和事都叫人同情。
是啊,在茫茫宇宙,人不过是沧海一粟,有什么值得攻击和嫉妒的呢?
若干年后,都不过是一抔黄土,尘归尘,路归路。
8
知心小贝
有的人终生活在攀比、嫉妒、勾心斗角、蝇营狗苟中,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小我,只有利益,只有交换。
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像苏东坡这样的人,胸怀有多么宽广,视野有多么辽阔,心肠有多么慈善,情怀有多么浪漫。
那些污垢怎能污染他高洁的灵魂?
有些人是来做事的,有些人是来搞事的。
做事的很多时候斗不过搞事的,但搞事的永远赢不了做事的。
因为,做事的,心安;搞事的,心烦。
向心而行,才能活得坦然。
那些把精力浪费在诋毁和陷害别人身上的人,终生也难有大的作为。
而那些被他们诋毁的人,早已在污言秽语和流言蜚语所铺就的路途中,披荆斩棘,奔向他们遥不可及的远方,只剩下被仰望的背影。
(完)
大家都关注下我的简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