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收了,荷塘里的莲藕成熟,整整一个冬天都是收获的季节。莲藕分两种,一种是深水藕,一种是浅水藕。深水藕长在淤泥深处,浅水藕生在淤泥浅表。我们村种植的是深水藕,掏深水藕的时候,正是枯水季节,荷塘淤泥板结,得带一把切刀去,用切刀把泥巴切开,搬朝一边,藕民谓之“盘塘”,一边盘塘一边把莲藕一支支拉出来。这样的劳动是很艰辛的,只因为能赚到钱,所以大家乐此不疲。越是寒冷的天气,藕价越高,下雪天更是暴涨。逐利,掏藕人不避严寒,顶风冒雪劳动在泥水里是常有的事
到了湿地公园那边,地势低洼,荷塘里常年积水,种植的是浅水藕。掏浅水藕,无需盘塘,穿上防水衣裤下田,弯了腰,双手埋到泥水里,寻到一支藕,拉住,用力慢慢挣,莲藕就从淤泥里被拉出来。劳动到下午三四点钟,把莲藕担到沟水旁,哗啦倒下去。人站到水中央,拿一块海绵,来来回回在藕筒上擦洗。藕尖细瘦部分擗下来,作一份装到篮子里。因为收购莲藕的老板只买大藕,不买小藕。我还见过另外一种洗藕方法,把藕装到农用三轮车上,码成堆。用抽水机汲了水,握住水管,哗哗喷射,洗藕。泥水如雨,嘀嘀嗒嗒淋到地上,剩下一车洁白。这样洗藕固然方便,但收购老板不喜欢,运出去批发,藕筒子上会生出乌黑斑点,遭遇顾客嫌弃,卖不到好价钱。
大卡车在公路上等着,天气寒冷,老板的媳妇抱来些包谷杆,生个大火。卖莲藕的农民和老板站着,围着火,借此讨价还价。其实也没太多好讲的,因为昨天掏出来的莲藕是卖给这个老板,上星期掏出来的莲藕也是卖给这个老板,价格已经有样在前。可以争执的仅只是我的莲藕好,多要两三角钱一千克。有时候老板同意,有时候老板不同意。不同意也还是要卖给他,这样方便。若是明早自己拉到市场上,市价跌下来……卖方买方心中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生意成交,装到老板车上,一手交货,一手交钱,现打斑鸠现拔毛。藕卖了,开着三轮车回家去。
我们这地方,河道沟渠纵横,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加之靠近县城,这些年大家多不种稻子了,改为种菜。种菜比种稻子能多卖钱,划算。种什么菜?以大白菜、红葱、花椰菜、西红柿、高丽菜、萝卜为主,种出来销往外地;青菜、芫荽、茨菰、茭白、西芹、青豌豆、青蚕豆、青包谷、雪莲果、姜,这些菜销量不大,菜农种的不多,种出来在当地市场出售。
生意人不离行头,种田人不离田头。农民知道,要赚钱,需要规模化生产。种几分地的菜,整墒、购买菜苗,施肥、喷药水,田间管理,收回来,卖出去,挣不到钱。所以,种菜人家,多租地。有的租三五亩,有的租几十亩,连成片。请来挖机,掘个大池子,修个泵站,安装喷灌设备,搭建塑料大棚。从小河里把水提起来,放进池子蓄起来。菜苗栽下去,菜农请工就少了,主要是自己管理。即使种几十亩菜,按下开关,接通电源,喷灌头旋转,水花四溅,不多时间菜就浇泼完了。种菜虽然是高投入,但也会带来高收入。菜种出来,微信联系,和老板谈好价,请来小工,收了,包装好,装进大卡车,拉出去。钱赚到手,准备再种下一茬。
许多人家,他们不种菜,因为拿不出那多资金来投入。干脆把自家的地租出去,收了租金,夫妻出去打工。一年下来挣个六七万钱,没问题。这样一来,农村经济就活起来,旺起来,火起来。幸福生活是什么滋味?有粮有钱有房有车,就是这种滋味了。人们有权向往美好生活,扒掉土坯房,起高楼,建别墅。到城里买小区房,买一百平米,在乡下可以建三四百平米了。独门小院,垒假山,建养鱼池,栽花种草,植果树,养鸡鸭鹅,环境保护,画山绣水,风景美。家里大车小车都有,路况又好,进个城,购个物,逛个街,看个医生,没有什么不方便的。
以前翻地很吃力,很麻烦,一锄一锄挖下去,一天活干下来,腰酸背痛,第二天真不想再去挖了。可没办法,还得去挖。并且翻地速度很慢,一个强劳力,一天挖一二分地就不错了。现在,有一大片山地要翻耕,打个电话去,请大拖拉机来,轰隆隆,一下就翻耕完成。你种地是做生意,拖拉机犁田还是做生意,目的只有一个,发展经济,把你的钱装到我的口袋里来,把我的钱装到你的口袋里去。如果田块不大,自己开着小型旋耕机去,掌握着机器朝前走,地就耕完了。该播种的播种,该栽种什么的栽种什么。
真正的欣欣向荣不是树木,也不是花,而是草。一块地,只要不种庄稼,草就自己生出来。并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出来,而是铺天盖地生出来。一株草,千株草,铲除是容易的。可一田草,一坡草,一原野的草,铲除会是简单的事情吗?去年,我们村有些人家,由于土地流转不成功,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芜了,野草密密麻麻长出来。要种地了,背个喷雾器去,除草剂一喷,草就枯了。太阳晒干,拿个打火机去点燃,烧掉,多么地省事。
我们现在所经历着的乡村生活就是这样,全国农民所经历着的乡村生活大致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