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大学生的需求的时候,可以回想下我们在学校做什么,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想要做什么。
细想了下,发现除了不想上课想睡觉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点,但是又对比了下现在的状态,不想上班想睡觉……好像这么想来并没有什么成长…但其实还是有成长的,嗯,至少发现了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人是常态的大多数。
其实在校期间,除了不想上课,头疼考试和论文,还是有大把的时间(有时候也有小把的金钱)可以挥霍的,只是不知道去做什么(现在想来,真是一堆有钱又有闲的金主爸爸(╯‵□′)╯︵┻━┻)。然后除了小部分富裕阶级的玩乐,大部分不富裕阶级大概就是想赚钱,在校学生的赚钱途径基本就是找兼职,但是对于非一线城市来说,并没有各种稳定的实习/兼职机会的,找兼职的主要渠道不外乎校内网,校内论坛,校内小广告,熟人介绍等,而且我认为这一部分的市场到现在也并没有做的很好,这其实是陌生社交的一个方向。校园社交的典范就是人人网了,但是人人更注重偏微博的塑造网红/校花方式,而不是更本质一些的,比如人脉交流和实习/兼职交流。或许你会说还有大街网,但是大街网并没有很好的改变传统的招聘模式(其实boss直聘倒是确实颠覆了),相对其他招聘网站确实更好的关注了年轻人的需求,但是重心依旧是在刚毕业的年轻人身上而不是在在校大学生身上。
所以我在想比较针对在校生的一种技能社交模式,以学校为认证,建立地区型的社交。可以以某一个学校为试点先试水,再在周边学校推广发现问题。这种社交方式的认证模式是学校+学院/专业,构成方式类似与论坛,前期的主要吸引方式是地方上靠谱的兼职/实习信息;需要培养的是同地区同校/跨校间的技能/活动交流。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在平台上贩卖技能、组织活动、建立影响力、扩大社交,在建立起一定的影响力之后,个人本身也会成为平台的吸引力,并能够持续的拉动新生加入。在学习辅助上,可以考虑增加课程表功能。不仅仅是自己的课程提醒,还可以蹭到周边学校的公开课。没有功能的社交软件不是好平台,工具类插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软件的厚度和粘性。
以上仅个人见解~不靠谱的地方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