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金庸走了。
本来写了一大段缅怀金庸的文字准备分享到朋友圈,一刷都是金庸的话题,就不跟风了。我借用帕慕克的这句话,总结金庸先生对我的影响:
通过认真阅读小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
——帕慕克《天真和伤感的小说家》
金庸的武侠世界,已经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金庸仙逝,就像张公子说的,“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永远消失了。”
这个月的阅读量略有减少。空闲时间越来越少,人越来越浮躁。一段安静的、不被打扰的阅读时间越来越成为了奢求。
这个月读的书大部分都是阅读体验比较好的书,读的也比较快。大部分是随笔,几篇小说篇幅也不长,属于中篇小说的范畴。
推荐《八月炮火》《西线无战事》《天真和伤感的小说家》《人鼠之间》《火车梦》
八月炮火
今年以来Mirror系列的出版速度惊人,虽然题材挖掘的深度受到了限制,但是广度还是可以的,更加适合我们这种普通读者。
Mirror系列再版了这本《八月炮火》实在是个不小的惊喜。本身这本书有着不错的知名度,而且已经绝版。我八月就从亚马逊预定了这本书,一直到9月底才收到,国庆假期把这本书啃完了。
600多页的《八月炮火》其实只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第一个月(马恩河战役已经到9月月初)——1914年8月,可见细节之多。作者的文笔将这部社科类作品跨界成了文学作品,却没有太多的主观臆断或者说加入太多作者的私货(我最吐槽《明朝那些事儿》的点),有没有社科类作品的枯燥,是了解一战历史的一部不能错过的作品。
西线无战事
因为《八月炮火》重新激起了对一战的兴趣,把这本《西线无战事》又翻了出来。电影版也看过,原著更精彩。
故事没有太多跌宕起伏,以一个德国士兵的视角展示了这场战争,叙述了那一代德国人的独特经历。
作者在这本书的题记直接点题了:
这本书既不是一种谴责,也不是一份表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尽管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
我不知道这本书是不是第一部以“反战”做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但肯定是反战文学的一座高耸入云的高峰。尽管后来美国接过了反战文学的阵地,好作品也层出不穷,但也难掩这部作品的光芒。
假如真有时光机
村上春树的随笔集。
比起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我更喜欢读他的随笔。不管是《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还是《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主题都是——读书,音乐,跑步,旅行——很有村上春树的调调。这本是旅游游记,也挺有意思,不过个人更喜欢上面说的那两本。
原作名直译是“你说老挝到底有什么”的意思,虽奇怪但能接受。台版的名字也是直译过来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也许是为了迎合大众,中文版起了这个“看到标题就知道是一本烂书”的标题。
书中提到了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旅行作家保罗索鲁,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天真和伤感的小说家
那些天真者如歌德,那些感伤者如我自己!
——席勒
“天真”和“感伤”这两个词原出于德国诗人席勒的著名评论《论天真的诗和感伤的诗》。作者以作者和读者两个不同身份现身说法,不仅做为一个“天真和伤感的小说家”,也做为一个“天真和伤感的小说读者”,分享了很多干货。
这本书是这几年阅读过的最好的文学理论作品之一。另外一本是卡尔维诺的《文学讲稿》,巧的是这两本书都是诺顿演说的集结。
他们的她们
张佳玮新出的一本小书。
我很喜欢知乎里的张公子,他喜欢《灌篮高手》喜欢《七龙珠》喜欢金庸古龙喜欢NBA英超等等等巧的是这些我也都很喜欢。
我却很难喜欢作者张佳玮。读过他几本书,包括这本《他们的她们》,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我想,可能是缺了“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决心”吧。
这是一本文艺八卦随笔集,看了前几篇其实还挺有意思的,后面的文章有凑数之嫌。
小说课
同样是写专栏文章,毕飞宇的这本小书就把张公子给比下去了,这就是“硬实力”的差距。不过输给大牛毕飞宇肯定不亏。
同样是小说家读小说,帕慕克的《天真和伤感的小说家》的关注点在于宏观的小说理论和技巧,毕飞宇的《小说家》用的方法就是“举个栗子……”
真本书正文讲了蒲松龄的《促织》,水浒和红楼的一些细节,莫泊桑的《项链》,奈保尔的《布莱克·沃兹沃斯》,鲁迅的《故乡》,海明威的《杀手》,自己的《玉秀》,汪曾祺的《受戒》。附录里谈了《时间简史》和《德伯家的苔丝》。这些作品我只有海明威的这部短篇小说没读过,其他的作品都很熟,可是里面很多细节直到看完这本书才恍然大悟。
这是一本读起来很过瘾的书。
人鼠之间
飞机上看完了这本书,看完实在太难受。
这本小书篇幅很短,故事也很简单。莱尼是个傻子,乔治和他相依为命。他们有一个梦想,能够建一个农场,种种菜养养兔子。他们流浪到一个农场,希望莱尼不会再闯祸,不需要再逃亡,可是莱尼还是闯祸了,被乔治枪杀。
这本书的背景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年代,每个人都是没有希望的生活着,像极了老鼠。简单的故事处处都透露着绝望的气氛。这是一个关于流浪和梦想的故事,却有一个无奈和梦想破灭的结局。
像不像这个时代的我们?
火车梦
这是一本关于“活着”的书。
这本书是一本和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同一挂的作品,有着那一代美国作家的硬汉风格的外衣,却装着一个悲伤、柔软的内核。
主人公格兰尼尔,一个普通伐木工人史诗般的一生。这本书碎片化地记录了主人公的人生拼图,对景物和铁路的细致描绘,真实与魔幻相互萦绕。100多页的小书读完后却有一种“读完仿佛过了一生”的宏大叙事感。
补充一句,这本书是99读书人出版的“中经典”系列里,唯二两本绝版书。(另外一本是《星辰时刻》)
惊马奔逃
这本书由《惊马奔逃》《梅斯默的想法》两篇文章组成。
从阅读体验上说,《梅斯默的想法》的翻译就是个灾难(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锅)。德文翻译作品大部分都很难阅读,从黑塞到君特·格拉斯,特别是那种大量心灵独白的作品,读起来都不像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作家翻译过来流畅。
《惊马奔逃》基本没有情节,写了两对中年夫妻:赫尔穆特夫妇和布赫夫妇,看似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却有着一样的、沉重的中年危机。看完真是“男默女泪”,人到中年后,和这本书很容易产生共鸣。
忽至森林深处
一部寓言小说。
失踪的动物,怪异的森林,沉默的大人。山里隐藏着巨大秘密,小男孩小女孩结伴深入森林深处探寻这个秘密。故事就是这样,很短。
作者应该是有影射着以色列的一些遭遇,但是藏着比其他作品更深。故事更偏向童话,比较浅显,因此看完也没琢磨出作者的真正意图。
奥兹作品里比较平庸的一部,不是很推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