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书心得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

社科大厦4号 沈阳梦想

2018.05.06

对文化进行考察,对历史进行分析,给自己一个辩护

当我读完《文化苦旅》的时候,已经和共读有了两天的差距,还好,有荐书、选书这个时间过程,让我完成了这期的共读。

《文化苦旅》共分三个部分::中国文化的考察,世界文化的考察,人生之旅的考察。

我们从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考察中,能感受到对历史的担忧和思考;对世界文化的考察中,能分析出不同地域的风光各异,人文历史的不同;对人生之旅的考察中,有对历史的不公提出抗争,对自身的困惑给予说明,对身受纷扰的是是非非给予辩护。

我接触《文化苦旅》比较早,十五年前初读过纸质书,这期领读者计划选了此书,进行了共读,我采取文本细读的方式,进行了阅读,这篇读书心得也一一进行,粗略地加以解说。

《牌坊》这篇文章,描写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一种现象,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女子节烈。这种现象他却又以别样的笔触去体现正常现象下的不正常逃脱,作者谓之为解冻。

鲁迅先生在《关于妇女解放》中有言:“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必须地位同等之后,才会有真的女人和男人,才会消失了叹息和苦痛。”

现在回过头来看,节烈很难很苦,既不利人,也不利己,看出来那么多解冻之人,书友们也都明白盗仙者空手而归的原因了。

所以鲁迅先生说“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由此先生发了三愿: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人害已害人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难。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常的幸福。”

也只有解放禁锢,才能是真正的解冻。

余秋雨先生记述了《都江堰》,我们看到了都江堰造福后人的实情,更了解了百姓对造福后人的人——李冰——给予了极高的荣誉,把他当作了神。

用我们无产阶级的观点,人不可能是神,但能给后人造福的李冰,却比神在老百姓心目中还地位。

用文天祥的观点:人生自古谁无死来阐释人生意义的话,这个“死于两千多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的李冰,死了吗?臧克家有言“有的死了,他还活着!”

如若有人问死了的李冰,活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余秋雨先生作了总结:“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有人不解会问为什么?只因为“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思考的结果书友们都明白了,做出了和秦始皇比肩,甚至可以说比他更伟大的事业。

长城是“蛮吓、残忍”的“雄壮”,难免有“哭倒长城八百里,难寻夫君一面”的悲凉和怨恨;“都江堰是“仁慈、透明”的“智慧”,必定有“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记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和满足。

所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看完《道士塔》这篇文章,用鲁迅生生的两句话作结:懂得文物的价值的,将它抢光,不懂得文物的价值的,将它卖光!

《沙原引泉》中说:人生的意义也是如此,到了“山的顶端”,也修炼到了”自我的顶端”以后,自然的色彩虽然单纯,却达到了圣洁的程度,而人呢?自不必说,气韵的委和,也达到了崇高的地步!

这段文字写出了努力后的成果,眼界宽了,心底宽了,生命精彩了。只有会当凌绝顶,才能一揽众山小。

《阳关雪》中说: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想象,为无法言传的文化归属。

学诗,用诗,寻找诗,也就是寻找成长的印记。往小说,是个人成长,往大说,是民族文化的延伸。

《西域喀什》中说:如果仅仅从动作上看,考古学家,是在代表现代人跪身谢恩。

无言的大地,有多少地方值得我们跪身,又有多少地方需要我们谢恩。

跪身和谢恩说明自然界的伟大。

《废井冷眼》中提醒我们:面对历史,面对时间,朝代更叠自然的事,人的生死平常事。世间不公冷眼看,世间繁花有几天?用一句诗总结:人无千年好,花无百日红。真是世事苍桑随风去,惬意心情留百冬!

《杭州宣言》中说:杭州是世界上最高贵、最美丽的城市。杭州之外,中国还有很多别的美丽。

杭州来了写诗的人,放弃写诗,来治理城市,真是:写诗不但写在纸上,而且写在了杭州这座城市里,杭州有幸遇到了多位有能力的才子!诗让后人咏,治理城市的能力让后人叹。

《黄州突围 》中说: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这两段文字说明,苏东坡在苦难后的磨练,接近自然,修练内心,淡泊和静定后找出生命的原始意味。苏东坡成熟了——精神升华了。

《山庄背影》讲述了“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 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开个好头,结个残尾。一个人从生到老,同理,一个国家由盛到衰。

《宁古塔》中作者说;我站在这块古代称为宁古塔的土地上,长时间地举头四顾又终究低下头来,我向一些远年的灵魂祭奠——为他们大多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那些我很熟悉的地方,更为他们在苦难中的高贵。

作者对他们的灵魂祭奠,我们也应对他们的灵魂高贵进行祭奠。

《抱愧山西》中说:一种庞大的文化如此轻慢一种与自己有关的庞大财富,以及它的庞大的创造群体,实在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是庞大的文化对创造财富群体的轻视。

为此,就要抱着惭愧的心情,在山西的土地上多站一会儿。

谈自己的心情,这里面的”在山西的土地上多站一会儿“有深思,有反省 ,有惭愧。

《风雨天一阁》中说:只要自认是中华文化的后裔,总想对这幢老楼做点什么,而不忍让它全然沦为废墟。因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天一阁被一次次大规模地修缮和完善着。它,已经成为现代文化良知的见证。

对这幢老楼不止一次地大规模地修缮和完善着,说明中华文化的后裔有良知。

登天一阁的楼梯时,我的脚步非常缓慢。我不断地问自己: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

作者来了,作者问了,中国的书生都是哪些人去过呢?书友们有你吗?不登天一阁,对文人来说,总有点遗憾。

《鱼尾山屋》中说:要讲文明之道,唯一的道就是自然。

点出文明之道,就是自然。

——这就是说,中国文化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

中华文化的本质 简单自然。

《北极寒夜》中说: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差别很大,但既然都称为“文明”,就必须应对所有文明的共同敌人,那就是一切非文明的力量,例如恐怖主义、核竞赛、环境污染、自然灾害……

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差别很大,但应共同对付敌人。

这也正是我不赞成亨廷顿教授的地方,他只指出了各个文明之间有可能产生的冲突。事实上,二十一世纪的最根本冲突,产生在文明与非文明之间。守护全人类的整体文明,是迫在眉睫的当代大道。

提出看法,问题的解决办法,守护全人类的整体文明,是迫在眉睫的当代大道。

《远方的海》中说:其实,从河姆渡、良渚开始,或者更早,已有无数从中国出发的独木舟,在海上痴迷。可惜,刻板的汉字,与大海不亲。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葬身在哪个海域、哪个海岸?居然也没有清晰记载。中国的一半历史,在海浪间沉没了。慵懒的巷陌学者,只知检索着尘土间的书本。那些书本上,从未有过真实的大海,也没有与大海紧紧相融的中国人的生命。

书本与慵懒的巷阳学者都与海不亲,只有实地考祭者的真实记录,才是真实反映。

幸好到了一个可以走出文字、走出小家的时代。终于有一批中国人惊动海天,也唤醒了中国文化中长久被埋没的那种生命。

走出小家走出文字时代的到来,唤醒了生命,中国文化也有了生机。

《谢家门孔》中说:我想,就凭着这种无以言表的深层皈依,他会一个人回去,在一大批远祖面前画上人生的句号。

谢晋一人的一生,也对得起‘这山、这村、这屋、这姓、这气。’

《巴金百年》中说:我为一个病卧在床的百岁老人竟然遭受攻击,深感羞愧。是的,不是愤怒,而是羞愧。为大地,为民族,为良心。

我为百岁老人遭遇攻击时,文化舆论界居然毫无表情,深感羞愧。为历史,为文化,为伦常。

为巴金遭受攻击的两种羞愧。一、为大地,为民族,为良心。二、为历史,为文化,为伦常。

《佐临遗言》中说:这又一次证明我的一个观点:最高贵的艺术,未必出自巨额投入、官方重视、媒体操作,相反,往往是对恶劣环境的直接回答。艺术的最佳背景,不是金色,而是黑色。

显示艺术的背景。锦上添花不足贵,雪中送炭才叫暖。

《寻石之路》中说:我也老了,居然还有闲心写几句。我想,多数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像那些退休老教授,听到各种鼓噪绝不作声。因此,可怜的是历史,常常把鼓噪写成了课本。

谈历史的可怜,实际指有可能颠倒黑白。

《天人对话》中说:沧海滴水,何问其源?来自无限,归于无限。

请夜仙查余家历史,得到的答复:沧海滴水,何问其源?来自无限,归于无限。书友们,个人总是渺小的,自然界总是广阔的。

《为妈妈致悼词》中说:妈妈,这是我们的山路,我们的山谷。现在,野兽已经找不到了,山顶上的凉亭早就塌了,乞丐的家也不见了。剩下的,还是那样的山风,那样的月亮,那样的花树。

山路山谷归妈妈,有山风、月亮、花树”相伴。九十年的人世间不公,离开到那里安息,回归故里能安息。

《祭笔》中说:其实,更主要是为了自己。看看过了那么多年,这个七岁就为乡亲们代写书信的小男孩,还能为乡亲们代写点什么;这个二十岁左右就为父亲代写“交代”的青年人,还能为中国文化向国际社会“交代”点什么。

看自己,并不是执着于“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否扩展和超脱。这是佛教的意思。

于是,谨此祭笔。

交代了为了谁而写,达到什么状态:且拜且祭,且忆且思,且喜且泣。

写到此,也就完成了《文化苦旅》整本书的浅谈。其实,就三个部分::中国文化的考察,世界文化的考察,人生之旅的考察。其实,借助对文化进行的考察,对历史进行的分析,给自己一个辩护的机会。

错误不周之处,在所难免,望书友们批评指正,谢谢各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现在的生活着实精彩,宛如麻药一般。 但是,每一次看到这些血淋淋的历史,被麻 痹的心仍然会疼。孔子说过“逝者不追”,...
    antisocial岁月阅读 226评论 0 1
  • 1. setInterval是一个实现定时调用的函数,可按照指定的周期(以毫秒计)来调用函数或计算表达式。setI...
    颦无语阅读 184评论 0 0
  • 陶望三是南京人,1917年生。陶望三的祖父陶明启做长江航运买卖,发了财。他父亲陶达材当家以后,专做河道粮运,民国初...
    三只猫的爸爸阅读 342评论 0 0
  • 16-02-13 星期六 回南天 42天 板樟山,欢欢喜喜的跑了一趟,微信已记载详情, 简书日记里就不赘述了。...
    年念玲阅读 7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