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能和对方达成共识,是多么美好的目标实现!
在沟通的过程中,尤其在发起话题、深入推进话题后,就是取得进展的阶段。在这个环节,有一项“共识技术”,它是完成沟通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讲解。
没有达成共识的两种情况
沟通中,随着话题的推进,如果双方看法完全一致,那自然是再理想不过的。但安利的沟通是持续性的沟通,每次都能与对方完全达成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对方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甚至有相反的看法,这才是普遍现象。当对方有不同意见时,一般会分成两种情况:
• 直接表达
• 隐含不露,口服心不服
对于前者,如果我们“急、满、瞎”地立即回应或者反驳,即便语气是婉转的,也破坏了对方的信任,并且由此可能会引发对方进一步的回应,或者变成口服心不服,这时我们先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仔细聆听。
而对于后者,要先确认对方是否有不同意见,即是通过聆听技术里“用耳朵听”和用“用眼睛看”,察言观色,从对方说话的语气、神态、身体语言等察觉到对方的不同意见,并且通过询问技术里的相关方法确认对方的不同意见,但要注意降低问题威胁度,以便对方说出心里话。当确认了对方的不同意见后,就需要找到问题背后的根源,即挖掘需求。在这个过程当中,始终需要关注对方、以对方为中心。
就如同“推论阶梯”,对方和你通过各自的梯子一步步走到阶梯最上方,各有各的立场。这时,我们需要先忘记自己的梯子,先跟着对方的阶梯走,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做——先了解需求;然后再带着对方走自己的阶梯,告诉对方自己的原因和结论——再来呈现。
先跟后带达成共识
上面说的,先跟着对方的梯子走,再带着对方跟着我们的梯子走,怎样才能做到呢?这里有一个达成共识的好方法叫做先跟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