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今天都分享老师,美丽婀娜柔美的梁丽娜,我的格言:巅峰状态,全力以赴 改变从执行力开始
我们已经知道,孩子可以通过游戏获得认知和相处技巧。并且,孩子还会通过游戏更好地了解自身和外界,并增强自信。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生出无力感和挫折感,从而影响自信。比如,婴儿时期的孩子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有时候他所期待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这就会生出无力感和挫折感。孩子慢慢长大,想实现自己的意志,一方面,他叛逆着说『不』,另一方面,他的能力又不能将事情做好。比如当孩子一岁多希望自己动手穿衣服时,却发现不知道应该从哪个洞里把头或者手伸出来,这同样会让他产生无力感和挫折感。类似的情绪,在孩子被父母质疑其能力和选择时、试图离开父母探索世界时、试图与同伴交往时、试图自己处理一些略有挑战的事情时,都有可能出现。
游戏如何消除无力感和挫折感?家长与孩子游戏的重点在于:放下成人世界的输赢概念,通过观察孩子对输赢的感受,用夸张而滑稽的游戏方式弱化孩子的心理压力,直到他们循序渐进地接受那些让他们充满压力的事情。比如和孩子下棋,开始可以让孩子体验赢的感觉,之后逐渐增加难度。如果孩子很在乎输赢,就夸张而滑稽地把输赢之后的情形转换成一场游戏,比如输了的话,说:『哎呀!我怎么会输呢?一定是搞错啦!哎呀呀,看我下一局大发神威啊!』或者更夸张地表演死亡游戏,捂住胸口夸张地倒下去,用尽量滑稽的语调说:『啊,啊,啊……我死也要赢过你。』当结局转换成一个好笑的游戏,孩子就不会再执着于输赢的结果了。
游戏力还能轻松『止恶扬善』。以孩子的『脏话』敏感期为例,一方面,孩子说脏话会有闯入语言禁区的力量感;但另一方面,他知道这是脏话,所以心理暗藏着压力。如果孩子说了脏话,家长通过一个简单的转换游戏,就可以让他们既能得到力量感的满足,又可以消除心理压力。当孩子说了脏话时,我们要保持冷静,用游戏转移孩子语言的『兴奋点』,轻松、夸张但不严肃地对他说:『你说什么都可以,但是你要是敢说我是马尾辫女巫的话,你可麻烦了!』此时孩子一定会不失时机地大喊『马尾辫女巫』(当然,这个马尾辫女巫可以换作任何搞笑夸张的名字),你就可以满屋追他们,把一场脏话试练变成一个追闹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会感觉自己有话语权,并体验闯入语言禁区的力量感。
如此,游戏消除了无力感和挫折感,也化解了『恶』带来的压力隐患,让孩子拥有力量感,变得更加自信。当然,我们作为家长在看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首先要放下道德评判,试着读出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学会以柔克刚,用游戏的方式,允许他们体验自己的力量,同时,巧妙替换掉那些不文明方式。『微信:13393445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