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30岁以前我都完全不认为美是重要的,或者我认为内在美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外在美。然而事情很快在我30岁之后发生了变化。
30岁之前我顺理成章的认为我自己已经足够美了,我并没有夸张或者想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我确确实实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美,但现实给了我重重一击,当我换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之后,我发现周围的女生不止事业好,能力强,而且她们的外在也非常非常美或者至少得体,衬的我如同乡村进入大城市的“土包子”。
那段时间,每当想到明天又要见她们了,我就必须赶快重新收拾我的“装备”,久未做穿搭功课的我发现我每次搭配出来的衣服要么过于夸张,要么过于朴实,很难找到那种不费力的高级感。这种焦虑整整充斥了我半年的生活,我不知道是因为我过去真的土,还是因为我遇到的她们过于洋气,这种感觉太难以判断,我一方面认为我自己肯定有我自己的优势,但另一方面面对一出场就被比下去的尴尬我很难不产生自我怀疑。
这焦虑难堪的半年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穿的时尚或者不时尚的标准是什么呢?是谁制定的这些标准?谁说穿这个色彩就是高级,穿那个色彩就是低层次?这中间的鄙视链是如何形成的?反过来说如果真的没有这种标准,为什么我看到别人穿的衣服就是直觉觉得好看,令我眼前一亮,而我自己的穿搭却很难被夸赞好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最终我找到了一个角度——消费异化,我被塑造了一种凭空的需求——“穿的好看”,那我穿的好看是为了取悦我自己吗?如果是为了取悦我自己,那我本来也对我的穿搭很满意,没有改变的必要,深入分析,竟然是为了通过穿搭来展示出别人心目中想要的“那个我”,“那个我”做什么、爱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我”穿什么?拎什么包?化什么样的妆符合我想取悦的那群人的标准。半年的焦虑让我深刻感觉到人为了融入群体真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我购买了许多新衣服,甚至名牌包,每天花时间研究穿搭,就为了别人见到我之后夸我一句:“今天真好看。”
但是仔细思考,我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得到别人的夸赞真的有这么重要?
成为她们心目中时尚的“那个我”真的那么重要?
事实是重要的,当你要融入一个新集体时,你势必必须要学会她们的游戏规则以及价值观,否则吃亏的肯定是你,相信大家都体会过安娜女魔头第一次看见Andy时候的眼神,那时候的我就是那个Andy,对时尚一无所知,对它的力量无所适从。
然而在我用尽全力坚持了9个月的“时尚道路”之后,我才发现我和Andy一样,不想继续这样的生活,我不想被评价我的每套穿着是多少分,我也不想每天花半个小时在我自己的脸上倒腾,更不想花费大笔金钱在我自己的脸上。我也不在乎我能不能融入集体了,我想的是我每天应该做点什么让我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我想通过创造来证明我自己的价值而不是靠“时尚”。
回顾这大半年的“时尚生活”,我想说人确实很容易在新环境中迷失自己,但是迷失自己的原因肯定是深层次的,例如自己的价值观不稳定,自己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生活等等,不经历这样的生活,我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底色就是朴素和踏实,虽然没有人不喜欢美好的事物,但是美好的事物不一定只能通过外在的“时尚”来得到。我不想以后被贴上的标签是“那个穿的很好的人”,这样的评价对我来说还不如一句“她是个小富婆”。
但讽刺的是我确实变得更时尚和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