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谈话
(一)黛玉初到荣国府,凤姐儿夸黛玉,逗贾母开心。(见第三回)
黛玉母亲病逝,父亲林如海为贾雨村递书信与贾政谋官职,送黛玉进京入荣国府。黛玉在贾母房里,见众人在贾母面前,小声说话,连呼吸都尽量收着,这么小心谨慎、恭敬严肃。贾母正在询问黛玉平常吃什么药,要给黛玉配药丸。黛玉就听见后院里爽朗的笑声,“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心下正猜测,只看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里进来。这个人未到声音先到的就是凤姐。黛玉看着这人打扮与其他姑娘不一样,彩绣辉煌,翩翩仙子驾到。一双丹凤眼,身材苗条,体态风韵。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这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也是南方人说得‘辣子’,人称‘凤辣子’就是他了。”
凤姐儿拉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牵着黛玉的手送到贾母面前坐下,笑道,“ 这天底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儿个才算见识了。这通身的气派,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我看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怪不得,老祖宗天天念叨,口头心头都是他。这妹妹真可怜,命真苦,怎么姑妈就走了呢?”
贾母听说,眼泪一下子又来了,贾母很喜欢贾敏,道“我刚刚才好,你又来招惹我了。你林妹妹这么远过来,身子又不好,不要说了罢。”
凤姐儿转悲为喜,忙问黛玉一些日常,忙着给黛玉准备物件。在贾母面前,凤姐的喜怒哀乐是随着贾母的变化而变化。这应该说是凤姐能够与贾母共情吧。贾母喜欢凤姐儿是理所应当的事。
(二)凤姐儿和贾母薛姨妈贫嘴,逗贾母开心(见第五十回 )
十月里的头一场雪,贾母瞒着媳妇王夫人和孙媳妇凤姐,悄悄咪咪地跑去跟孙子们玩耍。当贾母回到房里时,薛姨妈来了,说:“ 好大的一场雪,今天都没有过来看望老太太,老太太今天倒不高兴?正该赏雪的。”
贾母刚玩耍过,还看见宝琴身穿凫靥裘,站在雪地里,身后一个丫头抱着一瓶红梅,笑道:“ 哪有不高兴!我刚找了姊妹们去玩了一下子。”
薛姨妈道,“ 本来我打算今天借用园子一天,摆两桌粗酒,和老太太一起赏雪的。宝钗说,您心下不爽,今天也不敢惊动老太太了。早知道,今天该我请的。”
贾母道:“ 这才是第一场雪,以后下雪的日子多着呢,你再破费也不迟呀。”
薛姨妈回道,“是呀是呀,那算我的心意到了。”
这时候,凤姐儿插入了,凤姐儿最会讨老太太开心,凤姐儿最懂老人的心思,况且,让老太太开心,是凤姐的头等大事。
凤姐儿笑道:“ 我担心姨妈忘记了,要不然,你先拿给我五十两银子,我收着,等到下雪天的时候,我就准备酒菜,也免得姨妈挂在心上忘记了,怎么样?”
贾母顺着凤姐的话,“ 你这么说,那我们收了太太的五十两银子,二一添作五,我们各人二十五两,等到下雪的日子,我就推说心里不高兴,就混过去了,酒席也不用办了。姨妈也不操心了,我和凤丫头就得到实惠了。” 贾母说完,自己也觉得挺开心的。
凤姐儿附和道,“ 好好好,和我的想法一样。” 逗得大家都笑了。
贾母假装呸凤姐道,“ 你这小蹄子,我一说,你就顺着杆子爬上来了,姨妈是客人,在我们家应该是我们款待的,还要姨妈破费款待我们?还好意思要姨妈五十两银子,你可真不害臊!”
凤姐儿道,“ 老祖宗你是最有眼色的,你试试姨妈,若姨妈拿出五十两银子来,就和我分。现在看着没有戏了,就拿我作法子,说出这些大方话来。现在,我也不向姨妈要了。这样,我拿出五十两银子摆桌席。再拿出五十两银子孝敬老祖宗,算是我包揽闲事给一个大红包。这样子,好不好?”
在贾母面前,唯有凤姐可和贾母逗嘴,一干人在贾母面前,唯唯诺诺,大气都不敢出。贾母年龄大了,喜欢热闹,疼爱小辈们,也希望有人疼爱他。凤姐儿的幽默风趣,聪明伶俐,很讨贾母开心。
凤姐懂得何时起何时收,何时尊重老太太,何时调侃老太太。有凤姐的陪伴逗嘴,贾母怎么会不喜欢凤辣子?”
贾母想起给宝玉宝琴说媒,薛姨妈拒绝后,凤姐也知会,和贾母一样,不提这件事了。
(三)凤姐儿替姐妹们考虑,在大观园里吃饭,贾母很开心(见第五十二回)
漫长的冬夜来了,大观园的姐妹们每日往返在吃饭的路上,容易受凉。凤姐儿和贾母王夫人商量,让李纨带着姑娘们在大观园里用餐。贾母对这个建议很满意,平常也想说的,担心凤姐儿说,关心小孙子小孙女们,就不体贴照顾当家人了。
贾母对王夫人说道,“ 我今天才说这个,一是害怕凤丫头恃宠而骄,二是担心大家不服气。今天大家都在这儿,都是妯娌姑嫂的,还有她这样想得周到的没有?”
王夫人等回道,“ 其他人不过是面子上过得去,凤丫头可是真的疼爱小叔子小姑子的,对老太太也是真孝顺的。”
贾母道,“ 我虽然疼惜她,就怕她太伶俐不是好事。”
凤姐儿又开始逗贾母开心了,说道,“ 人都说太聪明伶俐活不长,可是在老太太面前,就不应该这样说。老太太的聪明伶俐超过我十倍,如今老太太福寿双全。只怕我还胜过老太太一倍呢,等到我活一千岁以后,老太太归了西,我才死呢?”
贾母笑道,“众人都死了,就剩下我们俩个老妖精,有什么意思?” 说得大家都笑了。
这里仅摘录了三回,逗老人开心是凤姐儿的本事,她可以和贾母平等对话,每次都是站在贾母的立场思考问题,设想贾母的心境,一回一个准,拿捏的很准。贾母不喜欢她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