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班后和闺蜜一起吃饭,闲聊之际说到了我们共同的朋友T,闺蜜问我:“你还能看她的朋友圈吗?她好像把我屏蔽了。”说着她给我看T朋友圈下面的一道横线。
我也翻到T的朋友圈界面,果然,她把我俩都屏蔽了。
闺蜜有些不满地说:“每天就发点没营养的自拍,跟谁多爱看一样,全是一个动作和表情,至于发九张吗?肯定又是拍照两分钟,修图两小时……”
听着闺蜜吐槽,我脑海中也回忆起来过年聚会时,T和每一个人自拍,拍到我的时候,调光、选滤镜、磨皮修图,足足拍了十几张,才有一张略微满意的。而整个饭局的过程,她一直在忙着用修图软件给照片修饰,晚上到家,她果然晒出了当时聚会和每个人的合影。
照片中,她的脸小巧白皙、五官精致,和现实生活中判若两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矫枉过正反而会给人不好的印象。毕竟现在的美颜APP功能强大,所以很多追求“完美”的女孩在修图当中也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
并不是说发自拍晒到朋友圈不好,而是朋友圈其实就像一个反映你个人生活的小世界,除非你不晒或者屏蔽他人,不然大家看见的其实就是你的日常和层次。
2
记得听过一句话,“朋友圈就是你的第二张脸”。虽然说的有一些严重了,但微信朋友圈确实成了我们展现自己和了解他人生活的平台。
我们每加一个新的好友,第一件事就是点开对方朋友圈——这已经成为快速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式。而当你在“观察”别人的朋友圈时,别人可能也在看你的。
朋友圈里的好友,也根据他们发出的内容自动被分为了几类:狂晒自拍的“白富美”、各地旅游的土豪、发软广的工作狂、发爱豆应援的追星族、晒娃的宝妈和微商……
但是,我身边也有很多姑娘的朋友圈,用有趣打败颜值。
A姑娘是个上班族,喜欢自黑,也喜欢晒一些生活中的小确幸。地铁故障,被困住的她衣服汗湿了,反而笑称蒸了免费桑拿。北京前段时间的大雨,她拍成小视频,笑问“哪位上仙来此历劫”。街角碰到了流浪猫,为它拍一张萌照……平日里,她更是槽点不断,朋友圈的字里行间满满的正能量与小温暖。
B姑娘是朋友圈里一位卖手工食品的微商。比起宣传图、交易图,她发的自制食谱和食品教程让人忍不住打开瞧瞧,然后看着看着食欲就来了,那就下一单吧。再加上她的食品确实是物美价廉,时间一长,朋友更多,生意也越来越兴隆。
C姑娘是一位年轻的宝妈,却不是晒娃狂魔。她也晒,但很有技巧。她把平日里和宝宝的日常做成四格漫画,加上可爱的装饰和萌萌的对话,让你忍不住去催她“赶紧更新朋友圈”!
试问,这样的朋友圈谁不想点赞?
3
为什么别人的朋友圈妙趣横生,而你甚至连发都懒得发?其实这里涉及到有关“吸引力”的心理现象——你关注什么就会吸引什么。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朋友圈逼格又高又有趣呢?
好玩的
发现平时被大家忽略的小细节,比如一朵形状有趣的云,比如一颗心形的草莓,比如心血来潮做一顿精美的菜肴……会让大家会心一笑,觉得你很热爱生活。
能产生共鸣的
吐槽一件大多数人有同感的小事,段子或短评都是不错的选择,会让看到的人有一种“天呐,我也是”的认同感。
好看的
少自拍、少发美颜过度的自拍、少发占满九宫格美颜过度的自拍。一张颇有意境的风景照或是不经意的抓拍,绝对是点亮朋友圈的利器。
想发泄或吐槽时,选择分组其实可能是在保护自己。
不要像写日记一样记叙你的朋友圈。
上面只是我自己的一些小想法,具体操作还要看你个人的喜好与倾向。
朋友圈越来越像一个展示自己、欣赏别人的平台,我们每发一条朋友圈无非是希望好友们能看到我们生活最好的一面。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So,朋友圈里最受人欢迎的姑娘,一定不是活在美图软件里。
-作者-
吴慢慢:杂志执行主编、图书策划人,立志做斜杠青年的90后小阿姨。
白天逛人间,晚上煲鸡汤,认清生活却依然热爱的“伪”英雄主义。
想听更多故事和干货,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写字的喵咪酱”,90度鞠躬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