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 可谓是当下最火的词之一了,无论何时何地打开一款社交软件,总可以看到几个 “自拍党” 在疯狂地秀自己的照片 —— 车里、餐厅、卧室、咖啡厅,凡是能拍照的地方,都要首先完成一套标准化的自拍 “仪式”,千挑万选出一张最好看的照片,再用各种修图软件修饰,最后配上一句精心设计的 “台词”,贴到社交网络,静静地等待网友的点赞或者留言。
人人都爱自拍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 “自拍” 只是女人爱干的事儿,不然那些健身房的肌肉照片是谁发的?GoPro 又是给谁用的?
而且不仅仅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商界大佬跟政界大腕也爱干这事儿:
更别说娱乐圈里的那些明星了,还记得奥斯卡上那张拥有 3700 万次浏览、导致 Twitter 崩溃、同时为某品牌手机创造 10 亿美金品牌资产的自拍照吧?
为了迎合大众日益增长的自拍需求,许多商家特意生产了专门用来自拍的神器(有些产品价格高达 6000+),以及配备高清前置摄像头的美颜手机,价格虽然不便宜,但许多消费者仍然坦白地说:“我买它们就是为了拍个好看的自拍,并不当通讯工具使用。”
人们对自拍的这种狂热追求,让我不得不好奇,除了社交网络的普及与移动设备的进步之外,还有哪些内在因素促使我们疯狂地自拍?
人脑识别的科学原理
分析这些内在因素之前,先来说说人脑识别图像的科学原理。为什么人们爱在网络上发布那些带有自己面部的照片?为什么发布照片之前要用修图软件进行面部调整?
1.人在潜意识里更关注带有面部的信息
多年来致力于研究 “面部认知” 的神经系统学博士 Owen Churches 说:
比起其他事物,大部分人对脸更感兴趣。实验中,人们对带有脸部信息的图像反应更为剧烈、各有不同,然而对其他种类图像的反应则波动不大。
学过设计的人都知道,带有人像的图片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同时人们的视线方向会跟随图片中人物的视线方向而转移。正是基于这个原理,设计师在制作页面时,会刻意利用人物眼神的方向引导观众阅读重要内容:
(图中色块分布的区域是人们注意力分布的区域,由红色、黄色、绿色依次递减)
这个科学原理在社交媒体中得到充分体现。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微博还是其他社交网络上,人们首先关注那些带有人像的图片。
举个例子,Instagram 是一个只专注于图片社交的平台,据统计,发布的照片中,带有人像的照片获得的点赞率比其它的照片要高出 38%,同时评论数也要高出 32%。
2. 大多数人压根不清楚自己长啥样
是不是会经常觉得单反相机里拍出来的人不像自己?内心 OS 其实是:我照镜子、自拍的时候明明觉得自己好看很多啊。俗话说 “自己的眼睛看自己时就像一台美颜相机” ,这句话还真有点儿科学依据。
实验表明,人们在没有镜子的条件下模仿自己的某张照片,往往做不出与该照片相同的表情。这说明人们对自己面部表情的认知仅仅来源于面部变化带来的感觉。正因为缺少了面部可视化的直观体会,人们才对自己每时每刻的 “长相” 不是很确定。
这种对于 “长相” 的不确定感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自我长相的认知。科学家曾设计过一个实验,把同一张人像照片与该照片经过不同程度面部处理后的十张照片(由修丑到修美依次变化)展示给被摄者,让他们自行挑选一张认为是最接近本人的肖像照,几乎没有几个人能挑出自己的那张原片。由于人们不确定自己真实的长相,实验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不过有趣的是,大部分人都选择了那些把自己修得更迷人的照片。也就是说,我们心目中自己的长相比实际的长相要更加地有魅力。
这也更能解释人们为何那么爱自拍:自拍的时候,可以摆出同一个 Pose 无限次拍摄,光线、角度也都是自己选择的,最后还可以用各种修图软件把照片修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模样。
清楚了解了人脑识别的这两个基础的科学原理,就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大众为何迷恋自拍的深层原因。
迷恋自拍的深层原因
1. 填补空虚,臆造理想形象来获得自我满足感
很多人批评现在的年轻一代就是被父母惯坏的一代,从小就被当作 “小皇帝” 养着,没能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导致长大后一遇到困难就频繁变换自己的职业,快 30 岁依旧无所事事的人大有人在。正因为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最基本的自我满足感,他们对现状感到沮丧与无可奈何 ,因此虚拟的网络便成为了一个宣泄内心寂寞、臆造理想形象来获取自我满足感的最好途径。
想想那些关于小宠物的内容在网络上的传播率为何如此之高?研究表明,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传播关于小宠物的内容,通常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以及善心。当一个人在网上 PO 出自己收养了一只流浪狗或者是为小动物的生存福利做出抗争时,我们都会觉得这个人是个非常友善的人。如果我们转载这些内容,也会在心里默认自己也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
同样的道理,为了追求这种感觉良好的自我满足感,人们不仅仅转载传播能提升自我认同感的内容,也会去制造它,比如自拍就是个很好地塑造理想形象的方式:当想要表现自己拥有健康的生活时,就在健身房里自拍;想要突出自己过着高品质的生活时,就在装修奢华的餐厅里自拍;想要证明自己是个有内涵的人,就拿着一本外文书在书店里自拍...... 当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个锤子,看到什么都像钉子,因此随时随地都成为了自拍的好理由:起床后睡觉前的 “素颜照”、跟朋友聚会时的集体自拍、参与某个活动的现场自拍照......
2. 自拍是对影响力的宣泄
在人手一部配备高清前置摄像头的手机之前,如果逛街恰巧碰到刘德华你会怎么做?在我的 T 恤衫上签个名呗?要是周围人有带相机,感紧麻烦路人帮忙照张相片?
同样的情景要是换在社交网络与智能手机成为标配的今天呢?如果路上偶遇范冰冰你会不会马上跟她来张 “亲密自拍”, 再配上几句情绪激昂的文字立即上传朋友圈,等待朋友的疯狂点赞与清一色的羡慕评论?
可是你为啥要这么做啊?与名人自拍能让你变得和他们一样成功吗?不能。那可以让你离成功更近一点吗?也不能。但与成功人士自拍可以让看到你照片的人 “认为” 你离成功更近了那么一点点。揣摩一下心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句老话说得精妙,“靠近” 本身就是一个人影响力的表现,“显得” 越亲密越能体现价值,而看起来 “随意的亲密” 更能激发小伙伴们脑补。还有比自拍更亲近,更随意的吗?这种无以名状的 “参与感” 简直让我们上了天。
更深刻一点往下说:你的影响力无法超越你朋友圈影响力的总和。你的身边交往的朋友、共事的伙伴、能频繁接触到的牛人,就是你的社交网络,也是你影响力的受众和幸运爆发圈,往往决定你人生成就的高低。
为什么说上面那张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明星自拍值 10 亿美金?试想让这 12 个当红炸子鸡同时为该品牌手机代言,这个手机何止这个数!更不用说该品牌溢价能力了。所以这张发布在推特 ( Twitter ) 上的 “自拍”,让无形的影响力透过具象的自拍开始赚大钱了!简直就是对影响力的宣泄!
3. 这是一个颜值变现的年代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教导我:“要好好读书学点儿真本事,不要做一个没有用的花瓶。” 可转眼到了现在,“花瓶” 反而变成了大多数人最向往的那类型人,而且我们还给 TA 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 —— “网红”。纵观社交网络,许多网红的粉丝数量甚至比娱乐圈明星的粉丝数量还要多,毕竟二者本质上也是相同的 —— 多才多艺或者靠脸吃饭,明星靠经纪公司包装形象,而网红自己就是自己的经纪公司。
正是基于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这些网红纷纷把自己的影响力变现,无论是做电商还是开通直播平台打赏,影响力经济所带来的财富收益看上去总是那么轻轻松松,因此更多的年轻人都想跻身挤入网红的行列。
成为网红其实也不难,你只需要拍出美美的自拍照就好。这就是为何那些具有美颜功能的自拍神器、P 图软件在市场上如此火爆的原因。朋友圈里只要有模仿网红发 “九宫格” 自拍全集的人,大家就情不自禁吐槽一句:“XXX 现在都是网红啦...... ”
阿根廷少女 Amalia Ulman 的 “网红门” 曾经刷爆我们的朋友圈:
2014 年,她在 Instagram上晒各种美图,四个月之内就坐拥了九万粉丝。她爱自拍、整容、炫富,还有很多干爹,甚至吸毒...... 最后她离开了干爹,戒掉了毒品,回归家庭,开始健身,吃健康的食物,成功洗白,圈粉无数。
但最后的惊人逆转是:这一切竟然只是她精心谋划的一场表演!Amalia 真正的身份是阿根廷的新锐艺术家。她把这个 “网红” 实验,命名为 “Excellences & Perfections(出色与完美)”。在这期间,她拍摄的每一张 Ins 照片,都是这个作品集中的作品。
Amalia 发现 “文艺少女”、纯洁的 “邻家姑娘”、“社交名媛”,这三类人一般比较容易火,所以她努力学习网红说话的口气、方式、穿着,并借由 Ins 上一张张自拍逐渐塑造自己的网红形象。果不其然,各路网友瞬间路转粉。
4.寻求更多的关注与沟通
网红之外的大众为何也那么爱自拍呢?我想这篇文章的读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这些答案有一个共性:我们总希望通过这些照片来寻求更多的关注与沟通。
在第一个科学原理中已经提到,含有人脸的照片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我们总会选择有娃秀娃、有对象秀恩爱、啥都没有就秀自拍的方式,目的就是希望有更多人给予我们回应。很多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在看到你自拍后忽然主动联系你问你近况;你暗恋的对象在看到你自拍后忽然问你最近有什么安排;朋友圈里的老板级人物看到你自拍后突然想起有个项目好像可以交给你来做...... 等等的这些都是自拍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那些 “情感砖家” 总说:要是喜欢的男神总不主动约自己怎么办?那就往死里发最美的自拍照。不得不说 “砖家” 的板砖有时候也有拍得准的时候。我身边就有个真实的案例:
一长相论不上倾国倾城但也算清纯的小姑娘,想跟男神一起去看电影。就照了几百张自拍选了其中一张最可爱的发在朋友圈,只设置对男神可见并配上文字:“今天工作好累哦,下班好想看 XXX 电影放松一下。” 过后不久,男神果然在其朋友圈下留言:“正好我也想看这部电影诶!不然一起?” 姑娘为 “自拍一招击中男神心” 偷乐好一阵子。
某些时刻一张图远比一大段文字更有说服力,不然你试试不发照片只用文字描述你刚剪了个奇葩的新发型是种什么体验?
频繁自拍的弊端
前面探讨了这么多自拍产生的原因,大家应该意识到自拍是对人性最底层 “展示自我” 的现代诠释,它不会消失,只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更加无处不在,同时创造下一个亿万级品类市场。不过只要一提到 “自拍” ,总是有人感到反感,那么自拍为什么又会让他人感到不爽呢?
1. 破坏人际关系,树立肤浅的形象
研究表明,那些经常在社交网络上 PO 照片的人很容易危及到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英国的研究学者曾对 508 名 Facebook 的深度爱好者进行调查,测试者需要将他们脸书上的联系人名单按关系亲近度进行排序 。结果显示大多数经常发自拍的人总是被排在好友栏的末端,一名参与者说:
那些爱自拍的人总是过分关注自己而不是与他人的关系。就算在一起聚会拍了合照,也总是把自己好看的照片发出去,不考虑其他人在照片里是什么鬼样子,所以他们还是自己一边玩去比较好。
人们总习惯在事物的背后寻求某种联系或者深层意义,但千篇一律的大头照只会单纯地让人感觉 “TA 很自恋”,再无其他。这样的大头照既枯燥又浅薄。久而久之,肤浅的印象就烙印在大家的脑海了。
2. 过度伪装,失去自我
因为一张自拍在发布前可以经过多道工序,所以我们总是可以营造出某种理想化的个人品牌,即使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完全不是这样。
刚开始在网络上得到一时的虚荣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满足感,日子一久现实与网络中的自己就像人格分裂了一般让人痛苦难堪,以下的这个姑娘可能是最好的例证:
这个妹子名叫 Essena O‘Neill, 今年 18 岁...... 是个生活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阳光沙滩美少女。就因为长得好看,身材也好,这几年她在 Instagram 上有了 57 万粉丝...... 自己的 YouTube 频道也有 25 万订阅量,甚至在 Snapchat 上面也有六万名联系人...... 然而她却突然发布一段素颜视频宣布退出网红圈:
我花很多时间经营了一个网红形象:完美、健康、积极。一开始你们都给我留言说 “你太完美了”、“你是我最爱的模特”、“好想变成你啊”...... 我只是觉得这是大家的赞美,我也觉得自己过得很不错,我就这么成为了一个“小名人”。
我在 16 岁的时候就开始沉溺于社交网络,每天都要花超过 7 个小时的时间泡在上面,PO 照片、发食谱、回复粉丝、做 YouTube 视频。 在你们觉得我只是每天偶尔发一张照片的时候,你们不知道的是,为了这一张照片,我要费尽周折地打扮与拍照,就是为了要拍出最好的那一张,让你们觉得这些是我日常随手拍的生活。其实,根本不是!
妹子说,在这样的生活里,她开始变得压抑,过上了一种 “只做秀给粉丝看” 的生活,而这完全不是她自己的生活。 她非常担心一旦哪天粉丝发现了她真面目该怎么办,于是她选择退出网红圈拥抱真实的生活。
如何让自拍发挥正面效应
1. 做自己
自己的社交平台是私人领域,其实偶尔自恋地自拍一下无可厚非。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更是两全其美之事,但关键点就是:要做自己。
近期社交网络上,视频小短片取代了长期以往的静态图片,更多的人选择这种动态并且更真实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虽然真实的风格可能与之前自拍照片中给人的感觉有所反差,但依旧能被广大网友所接受,毕竟谁不欣赏一个真实不做作的人?
如果有人拒绝接受这样真实的你:
2. 发有趣的、有真正需求的自拍
既然自拍的目的之一是与人进行更多的沟通,那还不如轻松地恶搞一下自己的自拍让看官看得开心呢!人们始终喜欢那些可以给自己带来欢乐、为自己考虑的人,所以你知道那些愿意发自己丑的但是朋友好看的集体合照的人为何那么受欢迎的原因了吧?
如果是个偶像包袱还挺重的人,也不用勉强自己,自拍还有许多方式可以带来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比如下图这枚小哥在选墨镜时纠结不已,马上发了条脸书问朋友们的意见:
3. 控制自拍的频率,多发有内涵的 “他拍”
之前有提到,人们总爱观察事物的背后的意义,这时一张有故事的 “他拍” 往往比自拍更受人青睐。
我的一个摄影师朋友告诉我:一张完美的照片,背景环境烘托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拍摄主体,环境确定了这张照片的性格基调。一张人物表情动作与背景完美融合的照片就是一个胜过千言万语的有内涵的故事。
由于科学原理的第一条,我们总会在自拍中忽略掉自己的缺点,他拍往往能给我们更真实的反馈。我们能在他拍中更好地找到需要在外在上自我提升的部分。
所以学会控制自拍的发送频率吧,于自己于他人,多发一些 “他拍” 都是不错的选择。
4. 参与有积极意义的自拍活动
一些公益项目的自拍活动能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这些项目,比如 “博物馆自拍活动” 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拍就带起了很好的参与之风。
总结:
自拍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儿,我本人也喜欢自拍,曾经也有过每天发自拍的非主流时期(不过现在治愈了)。
重要的是,我们怎么能善用自拍的手段给自己带来最健康、最积极的影响。无论是喜欢自拍还是厌恶自拍的同胞们,看完这篇文章都该明白自拍只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不用刻意去诟病或排斥,也许你的下一桶金就可能像这哥们儿一样来源于自己发明的自拍相关软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