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大家肯定都认识,并且也都知道,在你的印象中,李世民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在我的印象中,李世民是一个对百姓很好的人,而且十分仁德,但是在李世民的画像中,李世民好像长得不是特别想认得的人,虽说现在有一些画像画李世民,但是有一些特别奇怪的流传下来的画像,画的李世民长得特别像张飞。不过不论他长得怎么样,他还可能还是一位好皇帝的。


公元五百九十八年一月二十八日,也就是隋朝的开皇十七年,李渊的次子出生在武功县的李家别馆。也就是李世民。李渊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的母亲是独孤氏的四女,这就可以联想到隋炀帝的妻子是独孤氏的t女,北周的妻子是独孤氏的长女,可谓说是独孤氏这一家成为了一代一代的皇后了。在这样的厉害的妻子和父亲的帮助下,李世民风生水起。李家世代都为将士,保持着尚武的习俗。受此影响,李世民从小就喜欢弓箭等兵器,善于骑马,同时也性格十分豪放豪爽,不以学业为意,算得上是一个强悍小勇的贵族子弟吧。


大业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六百一十六年,李世民现在计算一下已经有十八九岁了。李渊也就是李世民的父亲出任太原留守。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官职李世民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太原。当时大隋的遭盗贼已经蜂起,山西北部有贼酋,名叫魏刀儿,自号历山飞。拥众十余万,声势浩大。这时李渊,李世民都还是隋朝的官员,十九岁的李世民,便跟随李渊征军。率军征讨有一次,李渊进攻魏刀儿而被困于贼人的阵营中,李世民用精锐军队突破,用弓箭射来射去,把敌军射散,在万众的敌营中救出了他的父亲李渊,恰逢这时的步军赶到。李渊与他的儿子李世民又奋力攻击才大破敌军。


这使不幸遭逢隋末大乱,接下来李氏一门该何去何从呢?这个问题似乎是很困扰李渊的,这时李世民就站出来对父亲说,“今盗贼日繁便于天下,大人受招讨贼,贼可敬乎?”看着儿子李世民无所畏惧的少年气魄,坚忍谨慎的李渊便让他在暗中在太原结交和收罗英豪人物,“倾于天下事,散财借客,收买人心,”为将来做准备。后来随着隋朝的士兵突然就变少了,很多人想跟李渊一起反了,于是李渊假借要讨伐刘武周的这个借口,从朝廷那里要来了一万多人,最后自己也反了,现在李渊等李是一门扎在太原为营,太原这个地怎么样呢?看了地图后,我们知道太原这个地很狭窄,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用兵之地,它是在山沟沟里面,但该向哪里发展才好呢?现在有两个选择,首先就是关东,其次是关中。可以趁虚直入的关中。


经过李氏一家人父亲李渊,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还有一个女儿平阳公主的同心协力,数月的征战。在大业十三年十一月顺利攻下了长安。随即改杨侑为帝,以杨广为太上皇,李渊自己则责任大丞相,封唐王。而在公元的六百十八年三月份杨广在江都被刺杀了,消息传到长安,李渊1便废黜了杨侑,受禅称帝,改国号为唐,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辅佐处理朝政,其次子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翔卫大将军并,进封秦王,负责对外征讨。兄弟二人一内一,外治理国家。在之后的几年里,李世民凭借他在战中的逐渐成熟的军事才能,一直为大唐东征西讨,先是消灭了山西的刘武周,随后又与虎牢关之战中一举消灭了两大强敌河南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武德四年,也就是公元的六百二十一年六月份,李世民班师凯旋。他亲自披挂黄金铠甲,排列一万骑兵,穿铠甲的战士有上万人,前后部都敲鼓,吹号。在太庙贡献俘虏的窦建德,王世充以及隋朝的器物车乘。李渊认为自古以来旧的官阶与李世的特殊功劳不太相称,于是便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以表彰李世民的功勋与得望。而后李渊又以李孝恭,李靖为总管,统水路十二军先后平定萧铣,岭南褚州以及江南的辅公祏,武德七年,大唐基本统一了中国。


李氏一门打下了江山,那他们如何分享成果?也就是这大唐的江山呢,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裂土分封,第二种就是皇位如何传承的问题?李渊是让长子李建成做太子,还是让次子李世民做太子?还在武德二年的时候,也就是把时间轴往前调,与李世民交好的谋臣刘文静和仆射裴寂闹矛盾,与李建成交好的裴寂诬告刘文静意图谋反,李渊不仅不听李世民的说情,坚持将刘文静处死了,李世民因此深受刺激,体会到权力的斗争渐渐生出。


武德九年夏,突厥犯边境,按理说这是李世民建功的好机会,但是李建成却说推荐李元吉为元帅,并要求将原属于秦王府的精兵,也就是说原属于李世民的精兵和强将划拨给李元吉,李世民的文学馆此前已经被解散,现在连基本的兵权也要被夺走,在这场权威战争中就要彻底失败了,夺嫡失败的李世民应该如何办?应该选择接受或者是反击。在经历了多年残酷的权力斗争后,李世民已然成为一个进取,果断乃至冷酷的人。如今已被逼入绝境,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经过一番密谋,最终使先发制人阴谋伏杀,即不惜以兄弟相残,这种最为血腥,大违伦理纲常的极端方式进行反击。四月六日清晨在买通了长安城官城北的玄武门守将后,李世民在此服下,设下伏兵,待李建成照常入朝时,李世民突然冲出来,亲手射死了自己的哥哥。


自此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为开端,也就是说他首开恶例,大唐的皇位继承经常处于动荡之中,三十一个太子,十九个才登上皇位。发动已遂和未遂政变的皇室诸王十七位,被诬谋反的十四位。


武将出身,玄武门之变,即位后的李世民,治国如何入手?首先他召集群臣,反思总结隋炀帝的得失,绝不能成为隋二世后的唐二世。隋炀帝迁都,修运河,征高句丽等,难道不是英明神武的大手笔?但是,这些太劳民伤财,使得人民极度不满,而且与关陇集团的相处也不是很好,如何与关陇集团相处,如何处好君臣关系。这首先就考虑到是否迁都,是否举行科举制。从稳固大唐的角度,李世民必须笼络关陇集团,留都长安,沿用科举制,强化军权,于是李世民做出了三省六部制。


作为中央权力代表的三省六部制,也同样维持了这一平衡,一方面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另一方面,皇帝圣旨也要通过三省六部制,当时有一些大臣认为隋末大乱起义军,见到世俗子弟或称引书史的就杀掉,实在是太可怕了,这说明民心不古,已然大坏,必须实行高压政策,才能防止他们暴乱危害。你认同这一观点吗?或者说军与民应该如何相处,想一想根本不可能,如果你实行高压政策就更会让他们暴乱,因为这样的政策对于民众来说就是魔鬼,这样的法律根本不可能执行。起义军之所以如此,是在于官员平时日盘剥削,欺压太甚,是泄愤之举,实际上长期的战乱过后的百姓是最容易治理的,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安定下来,有恒产者有恒心,丰衣足食的人不会铤而走险,心平气和的人也不会走极端。因此李世民努力克制自己的雄才大略,不让他们释放出来,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而李世民克制自己容易吗?古人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像魏征这样的大臣,那肯定是要留下的。自律,从来都需要极高的修养,适当的外在压力束缚是必要的,这就是他律。而天子身居于高位,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最容易听到的恰恰是揣摩上意,阿谀奉承吟的逢迎之辞,为了能听到下面真实的声音,上下形成良性互动,李世民扩大了谏官的权力,容忍,甚至鼓励大臣对其决策和作风犯颜极谏,很少独断专行,带来不利的后果。然而随着国家的富强,大隋二世而亡的阴影逐渐褪去,加上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以及其朋党的清洗等一系列,外部环境的变化。到了晚年,李世民心中无法遏制,熊才大略再次涌起,或许也有对新立太子李治的关系。在贞观十八年开始,出兵征讨四方,由于在短短数年里,同时在东北,北方,西北,西南,四路作战,兵役和徭役过于繁重,开始出现西南的僚人反叛。等与此同时谏诤之风,随着魏征的墓碑推倒而去,朝堂之上尽是曲相谀悦,揣摩迎合之词,李世民的生活逐渐骄奢了起来。


隋炀帝之时突厥本已成伏,然而隋末中原大乱国立大谏突厥就劫掠边境,甚至在李世民即位没几天时,趁机率大军入侵尽翻长安,李世民应该如何面对?突厥的欺凌是蒸发还是何谈呢?此时如果勉强征战,不仅有为大乱后的修养,而且有可能使安定的天下再次陷入内乱,这样显然是不明智的,毕竟时间在中原这边,只要假以时日,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原就可以很快恢复,游牧的突厥实力也不小。于是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直击突厥,大胜而归,突厥灭亡。突厥灭亡了,问题就解决了吗?当然不是,那么大块的突厥,还需要管理,那么如何处置恢复的突厥人呢?是放任不管。是让他们内迁,让他们内迁肯定是不行的,如果那让他们内迁,他们很有可能在本地造反,扰乱百姓的安宁生活,这不就恐怖了吗?放任不管,当然也不行,所以要仍将他们安置于塞外,顺其风俗习惯,将他们的土地划分为不同的都督府,都督由本族首领担任,以此管理民众,最终成为中原的保障,当然这些都督的好处当然是不会少的,如何让这些都督都信服李世民,为李世民卖命呢?当然,李世民把这些都督全都叫到了自己身旁,然后天天跟着他出去干这干那,让他们看自己平时是怎么办事的,然后感化这些都都让他们为他干活。也正是在这以思路下贞观十五年李世民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使得中原与其他的民族交好,中华文明也融入了部分西方文明。


李世民总体来说是对一个民众十分好的皇帝,如果和隋炀帝对比的话,可以凸显出隋炀帝一直是自己拥有一大堆雄才大略,就去无尽的施展,却不知道百姓也是生命,百姓的生命也需要爱护,得民心者得天下,他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我相信如果他考虑到了这一点,他的雄才大略一定会实现,而且隋朝也不会这么快的二世而亡。而李世民则相反,他不仅要求自己克制雄才大略,还要官员们都来监督自己克制雄才大略,这样就吸引了一大批忠诚来到他的身边,为他出谋划策,最终在李世民的前半生,他做的还是十分好的。并且对于事实管理都还是很周到,并且对百姓十分关爱和爱护。但是到李世民的后半阶段,他开始征讨四方了,因为魏征已经去世,于是李世民则做出了这样的抉择,但是他没有想过,他分了那么多路军队去征讨四方,百姓们本来就民不聊生,而且还是加了税务与徭役,这样不就是魔鬼吗?怎么可能会使百姓安定呢?不过我认为当李世民自己静下来去反思的时候,一定可以想到这么一点需要重视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李世民这个皇帝当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比隋炀帝那个二世而亡还成功的多。并且,有贞观之治,还有对于百姓们的安抚,为之后大唐的平安生活作奠定了基础。怎么说李世民还是尽力了吧。

2024.3.2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提起李世民,大家的印象无非都是圣君,兴盛繁荣,创造了一个大唐的盛世。但是历史中的李世民真的是一个圣君吗?他这一生...
    胡畅舟阅读 142评论 0 0
  • 一直以来,唐太宗的后宫中充满了各种奇谈怪论。 比如同样是拥有后宫,在别的皇帝那里只是按照制度安排的,但在唐太宗这里...
    JasmineHY阅读 1,939评论 0 0
  • 一提起唐朝,可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世民了。纵观整个唐朝历史,贞观之治也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人人皆...
    River本大魁阅读 120评论 0 0
  • 李世民的长相十分吓人,比较凶猛,是一个武夫,肌肉十分发达,胡须很密很硬,嘴上的胡子挂公。李渊的次子出生在李...
    刘彦孜阅读 129评论 0 0
  • 唐太宗李世民出身贵族,自幼显露帝王之相。17岁出道就展示了极强的军事素质;19岁被高祖策封为秦王;23岁又被高祖册...
    晓华理说阅读 73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