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无音信,我性空山。
初听陈粒,惊为天人。我甚至私下认为,无陈粒,不民谣。除了陈粒,没有人能把民谣诠释的那么精彩绝伦,淋漓尽致。当然这也都是我音乐白痴的个人观点,不具有任何参考性。
第一次听《性空山》就被里面的秦腔唱法深深吸引,立马百度了一下性空山是个什么地方。据百度收录,性空山是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内的一座不知名的小山。这座山山道很窄,只能一个人通过,而且有一个崖,只能容下一个人,但是景色绝美。但是,古往今来,极少有文人骚客对其赋予过特殊的情愫。此性空山难道非彼性空山?
看着歌词,突然想起以前一位朋友强烈推荐我看的一部小说,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因为当他知道我从来不看小女生爱看的言情小说,却喜欢看武侠、悬疑、推理类的书,便非要拉着我跟他一起看《雪中悍刀行》。
书中这样写:
送君千里直至峻岭变平川。
惜别伤离临请饮酒六两三。
一两愿你江南多雨带油伞。
二两愿你酷暑可以轻摇扇。
三两愿你入冬莫忘添衣衫。
四两愿你年年多聚无离散。
五两愿你无病无忧心常宽。
六两愿你无风无雨长相欢。
六两三。 余下三。
我在西北,一关接一关。
与你相隔,一山又一山。
最后只愿我,知道你平安。
书的内容,我们暂且不论,单单看这一段话,你看出了什么?古时写离别的诗不胜枚举,同为惜别,在这里我没有看到他的悲怆,也没有看到不舍,看到的只有无奈和祝愿。想必写书之人,作词之人,唱歌之人,已将离别看的很淡了。
我们再回头看看《性空山》,开头写:送君千里,从峻岭到平川,临别饮酒三两三。这是话离别的时候,万千情绪涌上心头。一两手边多银财,二两方寸永不乱。对于旧友也好,故人也罢,这样的祝愿可以说是相当真挚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看着路边的崇山峻岭一点点变成平川,知道行的人要远行,送的人应止步。欲说千言万语,却又无语凝噎,所以将所有祝愿化入杯中。
要生活,要过更好的生活,银钱确不可少,这是一个人要生存的外在必备条件。那么内在呢?当然是不乱方寸,勿忘初心。希望友人在追求银钱、名利的同时,永远不要乱了分寸,迷失自我。这是不是比我们平时听到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更加真诚且实际呢?
半醒半醉日复日,无风无雨年复年。
半醒半醉,无风无雨。不指望对方能够飞黄腾达,只希望对方能够平平淡淡的生活,不要经历太多人生的凄风苦雨。郑燮就曾说过:难得糊涂。一个一直清醒着的人往往是很累的,世事皆能洞明,处处都要计较,往往会让自己活的心力交瘁,所以有些时候需要醉上一回,在醉中寻求安慰和快乐。醉过之后又重整旗鼓,大步向前。
风流子弟曾少年,多少老死江湖前。
许多英雄迟暮,他们处事不惊,平平淡淡,可谁能想到他们年少时的也曾满腔豪情与义气呢?想想那些默默无闻老实本分的人,又何曾没有过风花雪月的年少故事?可惜最后多少老死江湖前。就在时光的消磨下,岁月蹉跎中,老了身心,死了豪情。正应了那句“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据说,对一个人是否已经死去,有三种界定。
第一种,就是心脏停止跳动,大脑也已经死亡,这个时候可在医学上断定这个人已经死了。
第二种是,人们给这个人举办葬礼,向众人宣布这个人,已经死了。
第三种,就是所谓的社会学上的死,即最后一个记得已经死去的人名字的那个人也死了。世上再也无人知道他曾来过,他的名字,他的人,被时间的灰尘覆盖,他年轻时的故事,也在时间消磨得烟消云散。
我们常说:离别是为了很好的遇见。而有些人,一旦分别,便死生不复相见。
这大概就是杳无音信,我性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