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读书会 罗年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翻开一本书,就是打开一扇时空之门,今天有幸站在师院这个充满书香的讲台上,我想和大家分享通过阅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自己的浅拙收获。
一、幸遇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五年前的我,身处黑洞之中,徘徊、无措、痛苦、焦虑、迷茫,重重的迷雾层层叠障,当时对自己说:就认命吧,这就是我的人生......在漆黑的夜里,撕下所有的伪装,只看到了那个冰冷的高墙和瑟瑟发抖的内在小孩。在每个太阳升起的清晨,又强打鸡血,奋力演绎聚光灯下那个光鲜优秀的人设。一人静处时,叩问自己,半生的用力,我在证明什么?到底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一期的生命,我到底能抵达何处?跟随生命的指引,我加入了雁城读书会。一起共读了《世界是心的倒影》、《让心属于自己》、《世界是调心的道具》、《给你一双慧眼》等等,这些书直指人心,犹如给出一剂剂智慧的良药,心渐渐在改变,生命一点点在升华。《爱不落下》中那个女孩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抗癌之路中,从充满恐惧到渐渐强大起来的心,最后实现生命的升华这一本精神实录,留下的不仅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更有一道冲破生命绝境的指引。深入再读《真心》,了解到生命宇宙的真相后,我们的生活有多种可能,虽然我们的身体紧贴着大地,但只要我们的心是充实的,自由的,不被囚在牢笼里,就可以插上隐形的翅膀翱翔在蓝天,去寻找到更多的际遇。
二、典籍中的情绪管理智慧
在工作中我总是力求完美,过度要求完美成了捆绑自己的枷锁。每当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时,焦虑,纠结的情绪总会出现,不由自主地急躁起来,心情也随之低落。自从读了雪漠老师的书后,我开始学会了“爱”。在爱的名义下,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只要有爱在,一切都能顺利地化解,一切都是圆满的,都是圆融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渐渐从那个容易暴躁,情绪化的自己,变得体贴和柔软起来,许多束缚我心灵自由的绳索也渐渐松弛下来。
同学们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时刻?社团竞选失利时愤懑难平,考试受挫时自我怀疑?《菜根谭》给出的答案是:“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苏轼在黄州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把《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化作宿舍里的五分钟呼吸练习,就是在进行最生动的文化传承。正如《论语》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只有拥有一颗宽容、坦荡的心,我们才能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化解情绪。雪漠老师在《爱不落下》里说:“完整的生命是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的,所以放下概念,放下理性,深情地活着,真切的地去爱,敞开心扉去迎接一切吧”。
三、让经典生长在生活土壤
自从读了雪漠老师的书后,我不追剧,不看电影,不刷小视频,学着放下手机,让自己浸泡经典文化书籍中了。现代人的快餐文化,刷个小视频超过2分钟,估计都没有人耐心看完整,浮躁的内心难以沉淀下来,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用经典阅读构筑精神的防洪堤。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以阅读为镜,照见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的阅读不在于炫耀读过多少本书,而在于像农民耕种那样,把每一个智慧种子埋进生活的土壤。晨起诵读《诗经》“青青子衿”,让古老的相思滋润我们迟钝的情感神经;夜晚抄写《道德经》“上善若水”,在笔墨间体会柔韧的处世哲学。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当读书成为习惯,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日常,读书已不再是刻意为之的行为,而成为了生命一般的自然呼吸。
亲爱的老师们,你们将是伟大的教育家,而教育者的阅读,终将照亮无数双仰望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202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