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六看导员眼中的节气人生·霜降·自习室

韩飞

深秋迟暮,新霜满天。烟火四季,慢慢遇见,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霜降意为霜凝万物,启示成长需专注凝炼,拒绝浅尝辄止,需直面挑战,拒绝畏难退缩,需厚积薄发,拒绝急功近利。

而最好的沉淀莫过于自习室,让你悄无声息地暗自发力,弯道超车,默默生长,变好变强。

大学学习是变“他律”为“自律”,是自己有学习的源动力,自己学会管理时间、分配任务,自己去完成自己的学习。

自习室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最具成长感的场景之一,没有课堂上的被动接收,没有社团活动的热闹喧嚣,只有“个人与知识”“自我与目标”的直面相对。

霜降时节,风冷霜寒。期中考试临近,更是要沉下心来,在自习室,细细复盘之前学过的知识点,不浮躁,不焦虑,不懈怠,每一次低头刷题、每一次查阅文献、每一次修改论文,都是大学生主动成长的具体行动和青春实践。

岁月向晚,沐霜而安。唯有以霜降的自然智慧校准成长方向,更应该像霜降凝霜般“专注凝聚”,在自习室勤勉学习、踏实前行,成长有节奏,学习有方向,方可触碰更加美好的未来。



王海云

作为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总带着利落的寒。傍晚的风裹着初霜的凉意,掠过教学楼的窗棂时,已不是秋凉的温润,而是渗骨的清寒。霜降过后草木萧索,像是在提醒人们,一年的秋意要在此刻收梢了。

霜降的昼夜,最是把“温差”写得分明。室外是阶前结霜的冷,室内却藏着另一番暖。推开晚自习教室的门,暖融融的气流先裹着纸张的脆响与墨水的清冽漫过周身,瞬间驱散了门外的寒。自习室的灯总亮得妥帖,暖黄的光絮缓缓漫过每张书桌,把摊开的习题册、握在手里的笔都染得温柔—那光里藏着的,是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的执着,是眉头蹙起又悄然舒展的专注,是霜降夜里最抵寒的热望,比任何节气里的暖意都更动人。

晚风又轻轻敲了敲窗,玻璃上的霜花便轻轻颤了颤,像是在应和室内的细碎动静。某道难题的思路豁然开朗时,有人悄悄攥紧了笔杆,嘴角弯起的弧度里,半点不见霜降夜的冷。窗外是秋尽的清寒,窗内是少年人奔赴热爱时,眼底滚烫的光,倒让这霜降节气,多了几分鲜活的温度。


冯云平

霜降节气,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在时间的车轮中,悄然而至。

静静地伫立在霜降门扉,悠闲地凝望远方,霜降是接替了叶落,还为大地的上演银装素裹,一片白色。

树木上的霜,成型为花,冷的同时也美丽,远远望去,俨然一幅水墨画。

自习教室里,学习的身影并没有因为天气的变冷而降温。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做好自己,走过属于自己的岁月。霜花覆盖的土地下,有正在积蓄力量的种子,落叶腐烂的泥土,是新的生机在积蓄力量。学习的路上若遇到困难,需要像对待秋季一样,稳稳地去面对挑战。

霜降,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冷意,还有努力的空隙和希望。


朱艳玲

当霜降的霜花缀满学校的窗棂,自习室里的暖光却焐热了整个深秋。窗外的梧桐叶裹着白霜静落,室内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成了这段期中考试季最动人的旋律。

霜降有“气肃而凝”的意涵,恰如学子们此刻沉心聚力的状态。自习室的台灯下,摊开的专业课本旁堆着演算纸,红笔标注的重点与蓝笔勾勒的思路交织,每一道错题都是通往进步的台阶。有人对着公式反复推导,眉头微蹙却眼神坚定;有人轻声讨论难题,声音压得极低却满是专注——这份在寒霜中坚守的韧劲,正是同学们面对挑战的态度。

霜寒挡不住追梦的脚步,考场从不是终点而是检验成长的节点。自习室的时钟滴答作响,映着学子们低头疾书的身影,也映着他们对知识的敬畏、对目标的执着。当暮色渐浓,自习室的灯光依旧明亮,正如霜降过后终将迎来暖阳,此刻的全力以赴,终将换来期中考试后的从容与底气。


张涵

霜降了。

深秋的夜,用寒冷的笔触,描绘生命的坚韧,绘成一幅岁月的画卷,每一片凋零的梧桐叶都是一个故事。而远处的灯火,在黑暗中闪烁,是青春的希望,是梦想的方向。

轻轻推开门,这里出奇地安静,只听得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偶尔有键盘被轻柔敲击的声响,像雨点落在厚厚的落叶上;间或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或是一页书被果断翻过的脆响。这一切声音,衬得这方天地愈发深邃、厚重。

终有一天,你会离开这间小小的自习室。你会忘记某一天具体复习了哪一章,会忘记某一道题最终的答案。但你会记得,那个在霜降时节,为了一个目标而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的自己。那份在寂静中培养出的定力,那份在求索中磨砺出的坚韧,那份与志同道合者无声相伴的温暖,将成为你行走世间最坚实的底气。

 

安亚虹

霜降时分,秋意渐寒,校园自习室的灯光却比往常更显温煦。一幅关于“成长”的图景正在这里静静铺展:大一大二的同学在安排好的教室里上着晚自习,那是一种规范下的起步;而大三大四的同学,已辗转于考研专座或任何一间亮灯的教室,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奔赴。

秋夜寒凉,并未阻挡脚步。因为真正支撑我们的,从来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内在的驱力——是对理想成绩的追求,更是对“上岸”或抵达更远未来的深切期冀。

细想来,阻碍前行之“寒”,往往不在天气,而在内心——是目标的模糊,是方向的茫然。作为辅导员,我愿成为那个点亮灯塔的人,不只是督促学生“在自习室”,更是陪伴他们找到“为何自习”的意义。从被动接纳到主动求索,恰是大学岁月里,最珍贵的一场成熟。


周彤

霜降已至,秋意渐浓。学校自习室里,灯光依旧明亮,映照着同学们伏案的身影。窗外寒意渐深,窗内笔尖沙沙,仿佛时间也在这份专注中悄然凝结。期中考试临近,压力如霜,悄然覆上心头,却也沉淀为前行的动力。

我偶尔在走廊驻足,透过玻璃门看见你们紧锁的眉头和坚定的眼神。霜降时节,万物收敛锋芒,而你们却在知识的土壤里深耕。那些反复推演的公式、背诵的条文、修改的论文,都是对抗寒意的薪火。期中考试不是终点,而是阶段性检验,更是自我突破的契机。

寒霜不掩热忱,努力终有回响。愿你们在自习室的每一分钟,都能化为霜降后最坚实的收获——不仅是分数,更是那份在冷冽中依然蓬勃的求知热望。


缪航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当霜降的凉意裹挟着期中考的“寒潮”袭来,校园自习室成了最热闹的“避风港”,窗外寒风瑟瑟,室内却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翻书声交织成独特的“备考交响曲”。这方小小的空间,正见证着青春与压力的奇妙碰撞。

期中考前的自习室里,有人抱着课本“啃”到深夜,有人对着错题本抓耳挠腮,焦虑像薄霜般爬上心头。但请坚信,霜降后的大地正默默积蓄养分——你刷的每一道题、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未来爆发的“能量包”。

期中考就像霜降后的第一场寒流,虽然冷,但熬过去就是晴空万里,当同学们在自习室里熬过一个个深夜,那些曾让你头疼的知识点,终会变成你青春里最闪亮的“霜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