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力最需要的就是控制感,但容易陷入越控制,越失控的情况
1.被细节缠住,反而遗漏了最关键的事情
如果对每一个细节直接伸手干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一定时间内,被无数细节填满,关注关键问题的精力一定程度上会被占据。
每天被紧急的琐事困住,很容易一头扎得太深,可能就很难抬起头来,去看看最关键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说得直接一点,你被控制细节,控制别人,给“控制”了。
而团队其他成员也会养成被动等待命令安排的状态,不会主动做事破局。放弃自主思考,也会失去提出问题的信心。
一个不等待被安排,能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在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2.因为目标垄断,而让团队协作性变差。就是单纯把大目标拆分给每个人,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的目标,看不到大目标,即使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也可能出现偏差,大家的目标合不起来,不仅没有效率,还会失去人心。
3.把决策都揽在自己身上,既疲劳,又低效。让自己成为一个高速运转的中央处理,真的会累死。
控制其实不是坏事,每一个组织里,不管是家庭还是职场,都需要有一个角色充当中心位置,能担当这个角色的,本身就是少数。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引领力者需要做的不是退缩,不再掌控,变成另外一个人,而是自我超越,去控制那些最关键的地方。
从掌舵人角色向设计师角色转变
引领者要完成的自我超越:
不要做事事都指挥的指挥官,而是要做一个设计师,设计出让人们可以有效运作的平台。让责任、权力、目标、信息,自由地在这个平台上流动
从控制人,控制细节,到控制平台,控制大局。
不要扮演事事决策的国王,而是扮演设计世界的上帝。
每个人都能在你设计的世界中发挥作用,而他们最后会说:“是我们自己完成的。”
引领力的武器是破界锤
打破两重边界:目标边界,和信息边界。改变整个管理结构
你可以把目标边界想成一面墙。在打破目标边界之前,每个人都被困在自己的墙里,看不到更大的世界。
引领者要设计整个系统,第一个关键动作就在这里,要在团队中树立这样的信念:共同目标,高于个人目标。
但不是说有了共同目标,分工和个人目标就都不要了。而是不要让个人目标成为围墙,而是成为通往共同目标的通道。只有这样,当人们发现个人目标不够的时候,才会主动超越自己,把那些空着的缝隙填满。
共同目标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第一,它具有唯一性,因为事事都重要就意味着事事都不重要
第二,它具有阶段性,比如半年到一年之间
第三,它具有凝聚性,它应该是所有成员共同研讨出来的。即便那些不是牵头人、甚至职责上没什么直接关系的成员,也要参与讨论,给出自己的观点
遵照这样的标准,可以有一次共同目标讨论会。统一思想,统一认知,统一目标。
激发团队的自主性很重要,我们不讨厌改变,而是讨厌被改变
打破目标边界就是统一大家的共同目标,让每个人为这个共同目标而对标自己的个人目标,打破信息边界就是让信息透明共享,而不是只汇聚在管理者一个人这里。
设计一个信息流通,公开透明的平台,让信息自主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