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尝试恢复持续写作,同步在公众号和简书上发布内容的时候,我发现信息流目光所及,基本上都离不开写作这件事。
曾经我认为简书是一个写作者的圣地,作者们不断的输出自己的深度思考感悟和实践成果,认为像今日头条之类的算法推荐平台更多是在利用人性的弱点,无孔不入地刷新着人们内心的下限。
但我今天反观简书,内容同质化严重,社区中处处营造着一种“拜金写作”和“写作万能”的思潮氛围,而今日头条偶尔看看还能找点乐子,但简书现在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一个社区中人人都想成为作者,那谁是读者呢?
很多人为了写作而写作,一篇寥寥几百字的个人流水账感悟,只要和“写作”挂钩,好像总能收获一些阅读和喜欢。
写作,固然是一件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但这个时代,过分的鼓吹写作,反而制造了一大批的文字垃圾。
尤其是别有心机者,将“写作”与“发家致富”紧密关联,不断地割取韭菜的智商税。
可以说,这些人生产的文字除了不断蛊惑小白加自己的社群、关注自己的公众号、让小白掏钱向他们学习经验,其实没有提供任何实质的价值。
而小白学到了这些所谓的经验技巧,但他们很多时候会发现,似乎“无龙可屠”啊。
因为他们缺少真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底蕴,你的学识思考、工作经验、技能水平、生活圈子、人生经历一片空白,除了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到底能为其他人带来什么价值呢?
只能向下一个人继续鼓吹自己的“屠龙术”,鼓吹写作是一种多么无敌的技能啊,我又靠它赚到了多少钱、获得了多少粉丝,宣扬一些奇淫巧技。
这种模式特别像什么?是传销。
只能通过一级一级地发展下线,却并没有产生任何的终端使用价值,直到有人幡然醒悟,这条链条才会中断,就像击鼓传花,最后的人来买单。
当一个社区中优质的内容越来越少,想割韭菜的人越来越多,原本优秀的人会想要离开,而被割了韭菜的人心生愤懑,也决定出走。而割韭菜的人占比提高,大家发现越来越无人可割,遂转向下一个韭菜丛生的平台。
很多人写着写着觉得没有什么阅读量,就想要放弃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写,到底要输出什么价值,所以只能拔剑四顾心茫然。
我自己写作,即便阅读是0,我也会不停地写。
因为我知道,写作是对我个人内心世界和日常思考的梳理,是逻辑的不断提升,是技能方法的应用输出,即便永远不能靠写作吃饭,我也会继续。
其次,你的文字是为迎合别人而存在,还是为了找到与自己人而存在。
想要迎合别人的文字,大多是为了收割,而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更多是为了共同进步。
与之同行者,不求甚多,即便只有1个人,我都觉得是赚到了。
想要找到一起画画的人、想要找到一起学习英语的人、想要找到一起考研的伙伴等等。
想要通过卖课、广告变现,是在读者心智里居高临下告诉他,你应该听我的。固然有优秀的课程值得学习,但仍然有很多课程包裹着让我们变得更好的旗号,行恶意收割之实。
而通过写作寻找志同道合者,作者与读者更多是平等的。
那些心智水平弱于你的读者被吸引,更多是由于你持续秉持这种信念做事所带来的附加品,而不是你刻意设计的结果,这个就是所谓的善意。
“身怀利器,杀心四起”的自媒体并不少见,但即便像咪蒙这样的千万大号,最终也经不过善良的考验,一出“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好戏就这样螺母了。
当然,再好的道理,在眼前实质唾手可得的利益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
写作并非唯一走向优秀和获取丰厚财富的通途,但不让人看见你秉持着持之以恒的信念行动带来的好处,没有人会在意你的长篇大论。
我也想赚钱,但我想踏踏实实的靠提供价值赚钱,而不是愚弄读者赚钱。另一方面我又怕自己意志不坚,所以更要靠优质内容找到真正喜欢独立思考的读者,万一有一天我言行不一,会有人站出来告诉我。
毕竟就连刘强东,马云这样的大佬,或许基于自己思想转变,或许基于利益诉求,都有言行不一的时候。
言传身教,知行合一,是我认为最好的影响他人的方式。
身为父母自己如果不求上进,却天天告诉自己的孩子,你要努力读书,不然将来就会过得不好。
孩子只会说,“你们也没好好努力呀,不也过的好好的。”
上级说你要好好工作,老老实实996,这样才能升职加薪,结果自己一下班人就不见人影,试问谁能信服。
如果一个人除了泛泛而谈“写作”本身,却没有支撑写作的实质行动成果,那这个人就不值得信任。
《刻意学习》的作者Scalers,本身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是IT从业者,对口译也有很多深入的行动学习,人家是有真功夫的。
人家只不过是用写作让你看到了他的功夫。
但如果你想靠写作出名,那先请问你的那两把刷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