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庆假期在福州青云山参加第一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今年在家里参加第二期写作班的网络学习,两种形式的深度参与,一年以来的学习、思考和写作,我俨然成长为了另一个自己,一个既可以尽情绽放,又在孜孜内求着的更为自在更为舒展的自己。
就写作而言,虽然这一年的时间我写了不到十万字,但是,因为张文质老师“随便写”的鼓励,因为写作班这个团队不断的相互鼓舞,我真的开始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可以如此任性着肆意着撒野般的写作,艳春说我的文字是野生的,而往往野生的物种是需要更广阔更深厚更坚实的如大地般的滋养和支撑的,而这样一种滋养和支撑均来自于张老师不多言的鼓励、无声的引领和默默的注视。
写,随便写,坚持写......我感觉自己越写越坚定,也越写越明晰。我似乎触摸到了自己的写作方向,我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指南。
指南一:独立精神
“独立精神”是这次写作班引发我最多思考的一个点。
什么是独立精神?什么是教师的独立精神?什么又是教育写作的独立精神?
这些我曾经不曾思考过的问题,认为与写作毫无关联的问题,在张老师铿锵有力的娓娓道来中让我陷入了深思。
可能我怎么思考都没有办法做到更深入,但是我却从张老师自动边缘化的经历中,从明霞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生命化教育实践中,从钟杰老师跳跃而充满智慧的本本著作中,都分明看到了独立精神之于写作的重要意义。
张老师宁愿放弃体制内高平台的所有利益,明霞老师不愿当教研员只想当普通老师,不顾“被下课”的风险坚持自己的生命化教育,钟杰老师不逛商场不跳广场舞不打麻将,沉醉于个人的教育写作,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呢?
我想,这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笃定的价值观,和具有始终忠诚于自己的独立精神。
我不由地想到了我自己,虽然我有些小得意于这一年来的进步,但是一想到过去那么多年的懵懂,内心里其实还是挺惭愧的,以至于每次在写个人简介时,我都不愿意把过去所谓的成果写进去,实在觉得有些不堪,有些对不住自己。
做了很多课题,无一不是为了申报而做,无一不是为了今后评职称而做,发了很多论文还得过一些奖,几乎没有一篇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源自于自己真实的教学思考的。
那些年,在条条框框中玩着骗人的文字游戏,在一大堆搞不明白谁在前谁在后的各种花样重复中,写着一篇篇发表后便不再回看的文章,除了充分地满足了各种填表时的某些虚荣,其他什么都没有留下。
我这样一种自我否定并非故作姿态,而是因为有这样的对照,我更加懂得了珍惜和感恩现在,我非常感激又感动于张老师从“独立精神”把我再次引向写作的大门,让我在极度自我怀疑的谷底中找到了一个抓手,我相信方向对了,所有的从头开始也便有了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于是,我想到,无论是从口头表达到写作表达的转换,还是克服不敢下笔的心理障碍,通过勤来补拙,或者你会很神奇地出现突然很会写作的一种井喷,但是,如果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一种富有独立精神的人格,也许所有这些写作也是不足以称道的。
就像陈文芳老师在开班仪式上所说,这不是一般意义的程式化的写作培训,也不是平常的写作技巧的指导。
的确,在写作背后,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对接,精神与精神的互通,有对不同价值观的理解,有对独立精神的重新认识,在这样的一种生命场域中,当我们再一次把所有的这些思考托付于文字的时候,无形中,笔尖下,我们收获的已不再是写作本身,而是更为自在、自由、独立的教育人生。
因为这样的一种独立精神的引领,我越来越接近于富有独立精神的课堂,构建独立而又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始越来越“独立”地自由写作,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也越来越接近于真实的自己,成为越来越“独立”的一个人,无论是对于教学,还是对于生活,无论是对于家庭教育,还是对于个人成长,都是如此。
我也日渐明白了,精神越独立,你的写作才会无比忠诚的追随于你,我期待这样一种精神与写作的合二为一。
指南二:真诚写作
怎么样才能写出自己信赖的文字?
读张老师的书,看到他讲自己的成长故事,讲他的所见所思所悟,他的讲述总是能引发广泛的共鸣,而这种共鸣又总能转化成强大的推动力,让一群人开始有了自我变革的力量。我以为“真”是其中首要的因素。
有人说,从来没有哪一个老师会像张老师那样,把一大帮子学生拉到自己的家里去,把自己的亲人,把自己的成长之路真实地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是怎样的一份真情?又承载着怎样一份期许呢?
如果不能真实坦诚地去面对自己,又谈何引领别人呢?
张老师对生命的思考,对写作的把持,对大家的引领,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真”字,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感悟,真实的表达,于是,才会有真实的写作,才能让读者在读他的故事时可以思考自己的人生,由此产生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接,才会有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成全和滋养。
明霞老师也说,她的写作之道就是求真求实,情动而辞发。再看钟杰老师的文字,也可以说是无处不真。
所以,每一次写作,我都需要对自己的文字进行一种审视,无论是一笔一划,还是一字一句,亦或长篇大论,是否都是“真”的?写作的发心是否纯真不功利?写作的情感是否真诚不做作?写作的内容是否真实不虚假?
无论是浅白还是深刻,晦涩还是亲切,严谨还是灵动,只要真实呈现写作当下的思考,这样的文字才是值得信赖,值得书写,值得阅读的。
指南三:深度思考
张老师在《教育的勇气》里说到他的精神导师黄克剑先生教诲他要把问题想到底,就是要把问题想深入一些,想更清晰一些。
张老师说,我们要把跟自己相关的事情都普遍地想一想,这是他日常的可以称之为专业精神的一种思考方式。张老师不断地走近生命的源头去研究教育,从他的傻叔叔,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女儿,他总是从自己的生命之源,从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生命成长中去理解生命,尊重生命,接纳生命。
写作班的很多同学在张家小院的葡萄架下、龙眼树下和鸟鸣中感受了张老师长年深度思考的场域,这种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这让我想起去年写作班班长锐哥一直在纠缠着张老师如何知道小院树下有落地柠檬的事情,他总在努力地寻找小院与张老师的思考和写作之间的链接,以及张老师的思考与他的思考之间的链接,曾经,我也非常向往这样一种体验,然而,一年之后,我反而没有那么强烈的渴求了。
张老师有张家小院,我有什么呢?我们能否找到自己的思考场域呢?一个可以完全接纳你的所有,任由你自由思考的场域,可能是天然的,也可以是自己所造。对张家小院的遐想已促使我为自己打造了这样一种场域,一种独立思考的场域和深度思考的场域,我开始慢慢养成一种把问题想深入一点的习惯,尤其是对于自己困惑的问题,往回想,再往回想,尽量想细致一点,尽量想深入一点,尽我所能地去接近葡萄架下的思考者,于是,我也就有了自己的小院。
我会经常想,为什么同为父母生,我与弟弟如此不一样?同是我的女儿,为什么大女儿和小女儿会如此不同?我的父母,我的公婆,我的先生,我自己......为什么会是今天的这个样子?
在面对学生时,我会想,那个喜欢躲在桌子底下的男孩为什么会突然冒出来加入我们的游戏?那个调皮的男孩为什么突然会变成那么乖巧?那个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截然不同的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还会想,为什么我总是习惯性地一出门就走右边的出口,而我的先生总是坚持走左边的出口?为什么无论是我还是他,坐在副驾驶室的人总会比驾驶员更焦虑?为什么家庭日请父母来家里吃饭他们会突然变得话多而更加包容更加柔和?为什么小侄女性格越来越内向,总是想“赖”在我家不愿回爷爷奶奶家?等等,等等。
我渐渐发现,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教学中,甚至是偶遇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原来都有无限深度思考的空间,而不是曾经认为的那么理所当然,当然,我的思考是非常肤浅的,但只要在朝着接近于源头的方向思考,我总是会越来越明晰我该做的事,和我该走的路。
把问题思考得深入一点再深入一点,然后,把这些思考写下来,文如所思,不断深入的思考会使得我们的文字日渐干净,或能更为通彻更有质感,不断深入的思考也会帮助我们走出“不断重复自己”、“无法进一步提升”、“找不到自己的写作特色”的困惑,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指南四:准确表达
我不知道“准确表达”对于写作来说是不是一个趋向终极的目标,但是,总是担心不能准确表达是我个人写作的一大障碍,思绪纷飞却无从下手,落笔后又总觉得不是自己想表达的,如此反反复复,渐渐失去了写作的耐心和信心。
记得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跟女儿一起在小区里散步,当满眼的绿色从眼前飘过,当星星点点的五颜六色映入眼帘,我那情感丰富的内心啊,真是诗性大发啊,我的直觉告诉我,此处应有好诗!
然后,我思前思后,想来想去,终于从丹田处发出几声“啊”的感慨,然而,这显然是不够的,我又大声地感叹一声:“春天真是太美了!”说完,觉得还不足以表达我的情感,又补充了一句:“真是美极了!”
随即,我与女儿相视狂笑,我不得不承认,读书太少啊,词穷啊,想夸一夸春天都如此困难,我也深切地感受到,要想准确表达,无论是言语的表达还是文字的表达,没有储备没有积累是不行的,所以,准确表达的第一要务是多阅读多思考。
那我就用“美”来表达对春天的赞叹算不算准确呢?还是“太美了”“美极了”更为准确?其实,这样的表达也没有什么不可,但是准不准确应该以内心情感表达的需求为准。
以这个标准来说,我对春天的赞美显然是很不准确的,因为我搜破了头皮仍然没有找到表达的满足感,我怎么表达都仍然觉得还有满腹诗词未能吐露,言语的堵塞导致情感无以倾泻,内心越发肿胀得厉害,真有一种纵有千言万语在心头,最终化成一个字的尴尬。
张老师说我们要想办法把文章写长一点写细致一点,虽然刚开始时,会有挤牙膏式的窘况,但是,挤一点再挤一点,多一点再多一点,也许就能碰到一两个句子是对的,是准确的,是情感表达所需要的,由此为切入点,再一点一点地往深处挖,或许就会有井喷的那一天。
所以,准确表达的第二要务是要有大量不准确表达的积累。
我想到,也许除了“美”,我还可以多说点什么呢?为什么美,怎么美?还有哪些类似的类,或不同的美?这种美的独特之处在哪里?这种美从何而来,又会归宿何处?是只有我觉得美,还是所有人都觉得美?是什么时候都觉得美,还是只有此时此刻觉得美?又有谁通过什么方式表达过这种美?......
原来,真的是可以说很多写很长的,也许仍然不能做到非常准确的表达,但一定会越写越通畅,越写越丰满,越写越接近准确的。
回顾自己这一年的写作,从字数上我已经超越了前一年的自己,从品质上,我也完全是遵从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带着自己的思考,尽可能地在准确表达,我的确越来越信赖我的文字,也越来越信赖我的写作状态。
参加写作研修班,有导师们手把手的引导,有这么多优秀的写作者在同行,真是一大幸事。
三位老师均是真情真诚待教育,真心真实在写作的先行者,也是不断在超越自我不断进行深入思考的典范,张老师的睿智和深邃,明霞老师老师的温厚和宽和,钟杰老师的洒脱和灵动,都在一点一点地浸入我思考的空间,也必然会影响到我即将落下的笔尖。
在结束第二期写作班的学习后,我给自己列出了这样一个写作指南:独立精神、真诚写作、深度思考、准确表达,我希望在“随便写”的第二个年头,我能成长为生命走在第38个年岁的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