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方媛理了理衬衣领子,清了清嗓,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向公务员考试的面试考场走去。
她发现自己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每走一步都很沉重。进入考场,所有目光齐刷刷向她聚拢,正对面是七位考官,左边是记分员和监督员,右边是记时员。她感觉被推到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观众目光如炬,心脏像脱缰的野马在胸腔狂奔,喉咙干涩,心跳达到了顶峰。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慌乱,向考官问好和介绍自己,可从嘴里发出来的声音不由自主地颤抖。
好不容易走到正中间的桌子中间坐下,她的心才稍稍安宁了些,这时最中间的一位考官说话了:“11号考生你好,今天的面试共三道考题,时间十五分钟,回答完每道题后请说回答完毕。下面请听第一道题:在日常工作中,有时候热情会产生强大的执行力,有时候冷静也会产生强大的执行力,请你列举事例谈谈认识和理解……”
方媛努力在脑海中搜寻平时积累的素材,可怎么感觉脑袋像被浆糊糊住了似的,思绪一片混乱,又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而遥远,她攥紧双手,因为太用力指尖泛白。她想好好回答问题,可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声音好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凌乱不堪……
漫长而痛苦的煎熬终于结束,方媛记不清自己是怎么走出考场的,她感觉自己的双腿还在发抖,不争气的眼泪已在眼眶里打转,此刻的唯一想法是逃离,逃得远远的,逃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她抓起自己的包快速向楼下走去。
来到一个无人的角落,她的思绪才完全清醒过来,这时绝望又如潮水般地涌来,她不断在心里问自己,到底怎么了,明明准备了这么久,明明无数次想象了考试的场景,明明演练了一千次一万次,可结果还是输了,输得这么惨,答题语无伦次。她知道自己完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赢来的这次进体制内面试机会,就这样草率收场,她越想越难过,抱着包蹲下身来号啕大哭,任凭泪水和鼻涕泛滥,想把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委屈和痛苦都哭出来,特别是自己从大学校门走出来后,委屈一个接着一个,事事不如意,处处受排挤……
02
方媛是一个其貌不扬、资质平平的普通女孩,她的弟弟还在读初中。从小到大,在人群中除了父母和亲人就没有人会主动关注到她。 她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多少文化,靠做苦力赚钱供她们姐弟俩上学。在外务工期间,她父母体会了没有文化的艰难和不易,所以再苦再累也期盼着儿女们能多读点书,学有所成。
方媛从入学开始,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成绩一直中等水平,不是她不努力,她一直很努力,也很听话,从不惹事,是村里邻居眼里懂事的孩子。高三那年,方媛每天起得早睡得晚,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图书室,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算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高考结束,方媛只上了文科二本的分数线,离一本线差了二十多分,她也算是正常发挥,和平时成绩差不多。
填志愿的时候,虽然有班主任老师指导,但方媛的分数能够上得了的好学校不多,好专业就更难了。她从小就想离开家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尤其对“北上广深”这几个城市非常向往,可一个二本的分数线,能去这些城市读什么学校呢?她没有和父母商量,因为父母根本不懂,也没有去给班主任添更多的麻烦,按照自己的心愿填了上海的一所二本大学。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她的心里有莫名的失落,报的专业还是被调剂了,“会计”被改成“国际商务”。那时候的她还不知道所学的专业对未来的路意味着什么?上了大学,她才知道这个“国际商务”有多“冷门”,她的学哥学姐毕业大部分都选择了考研,本科毕业直接出来找到好工作的很少。
方媛也想过考研,可一想到家里的境况又犹豫了,大学期间每月的生活费父母都是凑了又凑、拖了又拖。她不敢上街,也不敢和同学们出去吃饭,她心里清楚,同学之间是讲礼尚往来的,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她尽量不去欠别人的,自己也还不起。她在学校的朋友不多,内心很自卑也很孤独。这时候的她有些后悔,在网上看到张雪峰老师给家境贫寒的学子参考填志愿的肺腑之言,她才彻底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她后悔没有早一点遇见张雪峰老师,她后悔自己好高骛远没有长远规划,她后悔当初就该留在省内读大学,也许还能读到心仪的专业。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一晃就到了毕业季,大家都在忙碌都在焦虑,忙毕业论文忙找工作,焦虑未来焦虑出路。方媛和众多学子一样,在学校和社会的大门之间徘徊,面对热热闹闹的招聘会,她只是一个旁观者,好的单位好的公司需要的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加上她这个比较“冷门”的专业,要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属不易。对于无依无靠、又没有人脉和经济支撑的方媛而言,留在大城市根本不现实,举步维艰。兜兜转转,她还是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家乡,一个三四线的小地方。
有着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方媛在县里拿到了就业见习的岗位,被安排在一个事业单位上班,给了她一个缓冲和准备的时间。对于一个县城而言,没有大的工业企业,基本上是农业县,财政收入主要靠土地。进入见习单位工作不久,方媛看清了现状,她给自己定下了奋斗目标:考公考编,进入体制内工作,是最适合自己的出路。一是考公考编限制的条件不多,只要有本科以上学历就可报考,二是一旦目标实现,工作稳定没有后顾之忧,也是父母所期望的。
目标定下后,她白天上班,晚上全身心投入备考,反复啃《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两本书,常常熬到深夜。
03
两年的就业见习期很快就到了,方媛又成了无业人员。在这两年时间里,她先后参加省市县乡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考试共有七八次,每一次上网查询考试分数时她都是忐忑的,手有千斤重,输入考号后犹豫半天闭着眼睛敲下电脑的回车键,然后慢慢睁开眼睛,希望有惊喜和奇迹出现,可每次的结果如出一辙,面试名单里怎么找都没有她的名字。
她的心空荡荡像坠入谷底那般不着边际,继而一股巨大的失望和悲伤又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如一块石头一样把她压得死死的,无声的泪从眼角往下滑,她太难了,每经历一次考试就否定自己一次,信心在一点一点丢失,又好像被踩了一脚又一脚。她嫌弃自己,嫌弃自己平庸、无能、蠢笨,嫌弃自己一无是处……
她哪里又知道,进体制内考试有多不易,就她所在的三四县城市,招的岗位越来越少,考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多岗位还限专业,招得比较多的一般是法务、会计、汉语言文学、医学、水利、电力等,她的专业无人问津,几年都不会招一个。故而她每次都只能报考三不限(不限专业、不限户籍、不限男女)的岗位,报考的人多竞争压力就更大。
她从大学毕业后参加各种考试不计其数,几乎都在笔试的第一关就趴了,到毕业后第四年报考一个乡镇的公务员岗位,总算入围取得了参加面试的资格,她没有钱去参加专业系统的面试培训,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琢磨,虽然准备了很久,可还是在走进面试考场的那一瞬心理就塌陷了,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这次面试失利后,方媛没有宅家复习,她开始忙着找工作,不放过任何一则招聘信息,跑了全市的很多企业和单位。
“你哪年毕业的?我们只招应届毕业生。”
“你哪个学校毕业的?我们只要211、985学校的。”
“你学什么专业的?我们只要财会或法律专业的。”……
她屡屡碰壁,后来经过一熟人介绍终于在一家新材料公司谋到了一份工作,岗位车间文员,上班的那天,看着密封的空间和狭小的办公室,她咬牙坚持。由于新材料产品要在密闭的空间里进行,她作为车间文员,要长时间呆在那个环境里,尽管穿着防护服,可还是全身起了疹子,产品有辐射。但想着工作很难找,自己不可能再伸手向父母要钱,她坚持了下来。上班一年多后,没想到公司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经营不景气出现亏损,生产车间由原来的十个改为五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方媛又成为首批被裁的对象,主管通知她的那天,她什么也没说很平静地离开了公司。
面对就业一次次失败,面对亲戚朋友异样的眼神,面对父母的担忧和操劳,她的心紧紧纠结着,在无数个深夜里哭泣,辗转难眠,沮丧痛苦甚至怀疑人生,读书真的有用吗?她反复问自己,难道只有考公考编这一条路可走?可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哪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今后的路又该往哪里去?这是她大学毕业五年后很认真、想得最多最久的一个问题。
她回到了农村老家,每天走在山坡上和田地里,看那些绿油油的茶叶,看那些压弯了腰的果树,看那平坦又宽广的乡村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的脑海里生根发芽……
方媛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县情乡情和村情,与当地有志青年一起,闯出了一条就业创业之路。
三年后,在全省“五一”劳模表彰大会上,一位年轻的女企业家正在接受采访,她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她的旁边站着一位身板笔直的高个男人。
记者:“请问方女士,你是怎么带领村民致富,把家乡的土特产做大做强销往全国各地的,最后还收获了美好的爱情?”
方媛:“这说来话长,我首先得感谢我身边这位先生,在我人生最迷茫的时候,他从部队退伍回到了家乡,我们一起吃苦一起创业……”她说着与旁边的男士相视一笑,甜蜜互动。记者们的长镜头照相机摄影机在她们身上频频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