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开始第一次注会考试,到今年是第7年了
是的,我又挂了,又被现实重重的打脸。
奋斗了7年,一门考试都没有通过我也不知道该说自己什么。
作为一个学渣,现实总是这么残酷。
今天某人安慰我,今年有进步啊,从三十几分进步到了五十几分呢。
然后呢,结果都是一样啊,那就是failed。
总是在这种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我就是一个loser,考试永远也考不过。
我考了7年了,7年里每年都有至少大半年的业余时间在为考试忙碌
前六年我是这么过的:
三四月份满怀期待地报名
四五月开始买书,课本辅导书摞起来比我的水杯还高
六七月开始看书,保持偶尔看书的频率,毕竟我还要上班不是
八九月离考试很近了,我开始焦虑,这次我到底能不能过
九十月考试
考完试我的焦虑解除
十二月成绩出来,悲伤难过三个月,又一年注会开始了。
经过前六年的失败我总结出一条失败的经验不能焦虑
于是今年我去报了个长线班
从四月到九月每周六晚上上课
按照老师的节奏做练习
七八月也不焦虑了,跟着老师走了就好了
看不进书就看两篇心灵鸡汤
这一次的比前六年都淡定
只是结果出来比之前不淡定,又挂了!
我想我真的很难过,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最后依旧一无所获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永远成绩那么好,学什么都很快
我不明白明明按照鸡汤里说的一次次努力一次次不放弃,为什么最终还是只感动了自己
按照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我固执的认为我就是要读研究生,就是要拿到注会,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固执地认为努力就会有收获,辛苦也能有个辛苦分
可是回看过去7年里我所做的一切,好像都显得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能付出的我都付出了,我想要的却还是没有
按照我的执念我就是一个笑话
我真的不想总结我为什么又没过,如果说前面六年的努力都是我自欺欺人的伪努力的话,那今年真的不是,如果我对自己说今年还不够认真,那真的是对自己太大的不公平,我从四月开始上课,中间错过了两次课一次是我生病的一次是公司加班;我每周保持十几个小时的学习,十一放假每天保持五六个小时的学习。我真的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并且今年我只考了一门课。我以为我拼尽全力过一门考试应该没有问题的。
朋友圈依旧有人晒着一次过三门的好成绩,每年都有人晒,已经看习惯了,只是每年晒的人不同罢了。
此刻我的难过就像无边的大海把我淹死了
耳边总是想起陈奕迅的:让上次犯的错反省出梦想
我没有梦想,我就是loser
但是,在我并不喜欢也不擅长的方面坚持是否值得
我的执念是通过注会人生才完整,但是真实人生并不是我过了注会就会完整啊。拥有注会只是我梦想的完美人生罢了,那如果我的梦想清单上划掉这条,是不是实现其他的也能足够完整。
对,我想选择放弃,你可以理解我是弱者的妥协,不敢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
但是我想告诉你这段日子,我干了些什么
因为工作不开心,我报了职业培训的课,想找到我最适合的职业和工作,但是我发现我找不到最适合及喜欢的工作是因为我脑子想不清楚,于是我报了逻辑思维训练营,学完逻辑思维后我发现我不能接受别人给我的知识,但是不能自主地学习我想学的东西,于是我又报了一个知识管理训练营。
不要觉得我说这些是在搞笑,这是我真实经历。并且我发现学这些比今年会计挂了,明年学财管,明年财管挂了再报经济法要超值有意义的多
考注会的时候,我只是在原地打转,围着这六门课不停的打转,当我放开自己的时候,我发现我的问题这么多,为什么不找一下我有兴趣的学呢。
我认真地思考和寻找我想要的是到底什么,我缺的是什么。
虽然现在我的人生目标还没有那么明确,但是我在一步步尝试,并选择一些放弃,比如注会
现在,没有了注会这座大山,周末我可以轻松的码字,安静的做手工或者在公园里拿着kindle看一天我想看的书
我觉得现在的日子简直爽出了新高度,我知道我要努力工作,提升工作技能,我也会认真思考我不喜欢却不擅长的方面,努力去修补,但是不用拿着注会这个紧箍咒牢牢地栓住自己,并且每年都否定自己一次。
李笑来老师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我花了一辈子在考注会,现在终于决定要放弃了
以前我总会想之前复习了那么久,万一下次就过了呢,我现在明白了那些都是淹没成本,我要过库存为零的生活,放弃自己拿不到的,在喜欢并可控的范围里做好自己。
这两三个月里我学会的要远比我之前花那么长时间学过的注会要重要,要有价值。
我学会不再去否定自己,至少不因为一件事情去过分否定自己,我注会没过,我也没读过研究生,我不擅长考试,但是这些不代表我一切都不擅长,只是我一些方面不擅长而已。
我学会不过多和别人比较,学会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也时刻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他做的很好,我也很努力,本来就是多元的世界,我可以学习他慢慢变得更好,而不是一定要相互竞争。
我学会了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并且相信顾明老师说的“我们要无时无刻不意识到自己是具有独特价值独立精神的组织的伙伴,而不是组织附属者”
再见了,致我奋斗了7年的青春
喜欢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