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7月20日 · 朱仙舫与民国江西第一厂

1968年7月20日,江西纺织工业的奠基人朱仙舫病逝于南昌。

地点:

南昌

类别:

人物

朱仙舫像 图源:百度百科

朱仙舫(1887.1.14~1968.7.20)原名升芹,江西省临川县长乐乡百源朱村(今属进贤县长山晏乡)人。纺织工程学家和纺织工业管理专家。长期从事纺织工业管理和纺织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编著我国第一部纺织科技书籍《理论实用纺绩学》,开创早期纺织工业教育;设计建设2万锭纱厂,成为江西省民族纺织工业的奠基人;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前身——中国纺织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朱仙舫先后担任纺织工业部计划司司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江西的近现代规模化工业企业,始创于九江,解放前,江西最大的工业企业也在九江。九江民族工业的基础,始于纺织业,第一家纺织厂的创建人是朱仙舫先生,他是江西纺织工业的奠基人,也是江西民族工业的奠基人,正是有了他的卓越贡献与成就,才有了九江长达七十年的纺织工业的辉煌。

朱仙舫的家乡原属于临川县,今属进贤。他自小聪慧,曾获县试第三。科举废止后他考取官费留学生,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今东京工业大学)。他见到海关贸易统计,进口纺织品占首位,故立志报国,选学纺织,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

1911年朱仙舫学成回国后,进上海恒丰纺织新局任工程师。恒丰纺织新局又名恒丰纱厂,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厂。朱仙舫在工厂任职期间,历时数年著成的《理论实用纺绩学》上、中、下三篇,是我国首次出版的中文纺织科技书籍,结束了中国只有外文原版纺织书籍的历史。

《理论实用纺绩学》后编 图源:孔夫子旧书网

1919年,朱仙舫应江西省政府邀请,设计二万锭规模纱厂。经朱仙舫在南昌、九江两地选址,最后确定在九江官牌夹设厂。

在此介绍纱厂的建设背景。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历史悠久,但一直处于简单、低效、低质的生产水平。英国的工业革命正是从机器纺织业开始的。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彼时日本的机器纺织业已经兴起,大批向中国廉价倾销纺织品,使中国的土纺织深受打击。男耕女织去掉一半,老百姓的家庭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朱仙舫去日本学纺织,就是为了振兴中国的纺织业。他在上海就职的恒丰纺织新局,是李鸿章搞洋务运动开设的。

在九江建设纱厂,具有先天的物产与物流优势(见《历史上的今天 · 7月8日 · 九江化学纤维厂》)。江西,尤其是赣北,是中国江南棉花种植基地。棉花体积大比重小,水运具有很大的物流成本优势。九江的问题是,可用来做工业厂房的沿江土地面积不大。且不说一百多年前,1998洪水淹成那个鬼样子,换谁来开工厂受得了?机器设备被水一泡就彻底玩完。

开始朱仙舫将厂区选在城东的九华门一带,但因地皮索价太高,决定改在官牌夹,这里本是一片沼泽湿地,需要将地面垫高一米,才能与南浔铁路的路基平齐。即便如此,费用也比在九华门买地便宜得多,更不用说同时兼顾了水运与铁路运输的便利,铁路车皮可以直停厂门口,水运船只可在附近码头装卸货物。1921年10月,久兴纱厂开始兴建,朱仙舫任总经理,负责工厂的建设及之后技术与生产管理工作,1925年3月,纱厂建成投产,江西民族纺织工业从此开端,江西的规模化民族工业自此起步。

久兴纱厂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官牌夹是老地名,后来的它,当然就是九江(也是江西)第一棉纺企业——九江国棉一厂。地面垫高一米挺有用,98年决堤就在附近,淹得那是一塌糊涂。

久兴纱厂开办后,业务甚是发达,不多久开始了两班倒,工人增加到1300多人。上千员工的企业现在看起来很普通,其实到了1949年,南昌还没有一家企业的人数能超过千人。这一方面说明九江工业比较发达,另一方面也证明江西的工业真是落后得可以。

挣了钱了就要闹矛盾,才两三年股东之间就干了起来,身为总经理的朱仙舫愤而辞职,回到上海,他又当起了厂长,名声也越来越大,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纺织专家。1930年,他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纺织学会,并当选为理事长,之后任职长达19年,直到1949年解放。

1934年,经营不善的久兴纱厂因资不抵债被卖给了美商。朱仙舫不忍自己创办的工厂落入外商之手,于1935年回到九江,他联合一批投资者,集资40万银元从美商手中租下久兴纱厂,更名为利中纱厂,他本人担任厂长。利中纱厂复工后,业务蒸蒸日上,生产的庐山牌棉纱畅销省内。1936年,他又与人合作,到汉口开办纱厂。朱仙舫同时主持九江、汉口两个厂,经济效益甚佳。

利中纱厂职员合影,1937年11月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1938年,九江、汉口相继沦陷,朱仙舫因伤到重庆休养,后在国民政府军政部主办的军用纺织厂任少将厂长职务。

1945年光复后,朱仙舫回到九江,集合股东买下原利中纱厂资产,更名为兴中纱厂,并委派自己的儿子负责主要事务,他本人任中纺公司上海第十六纺织厂厂长,并兼任九江兴中纱厂经理。1946年,兴中纱厂基本恢复生产。到1949年解放,兴中纱厂仍然是江西省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被称为江西唯一的“巨大工业”。有研究者认为,九江近代城区人口增加,与劳动密集型纱厂的开设有很大关系。本系列之前的文章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过兴中纱厂,《历史上的今天 · 1月21日 · 军火库大爆炸》中的主角,就是一位纱厂工人。

兴中纱厂股票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新中国成立后,兴中纱厂迅速恢复生产。1949年12月,兴中纱厂成为江西省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朱仙舫在解放后任纺织工业部计划司司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科工委副主任等职。

兴中纱厂是江西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最重要的人才培养与输出基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九江市及全省一批纺织工业企业的建设,都有赖于兴中纱厂的技术支持与培训。

1966年9月,兴中纱厂改名为国营江西九江第一棉纺织厂(简称九棉一厂),与此同时,它的老厂长在文革中惨遭迫害,于1968年7月20日含冤病逝于南昌。

朱仙舫塑像 图源:抚州名人园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03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72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47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4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48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1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5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0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85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7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26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