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薛涌的《醒来吧,男孩》,深有同感。
文章里提到:“男孩儿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从中国到美国,再到欧洲、日本,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趋势:从幼儿园一直到研究院,女性的学业表现普遍超过男性。美国的大学,因为女性表现超出男性太多,导致男女不平衡,录取男生时竟要在分数上给予照顾。”
最近我校国测数据出炉,在数学学科这个男生的固守领域中,男生的学业水平不及女生。
00后的男生怎么了?我们如今应该怎样教育男生?什么是让男生成为男生的要诀?
在我看来,运动是让男生成功的不二法门。
我坐下来安静地想了想我教过的那些出色的男生,发现他们在运动上都有过人的表现。
2019年中考,我校的状元韩慕非是一位很出色的男生,在他读初中以前,我就认识他了。
那时,我没结婚,周末常常去球馆打打乒乓球。
韩慕非小学开始就跟着教练训练,横板两面反胶,技术动作很标准,也得过一些奖项。
有一次球馆小型比赛,我们遇到了,三局两胜,决一高下。
第一局,韩慕非有点吃我的发球。我打球的动作尽管很不标准,但是也属于“球油子”了。靠着“坑蒙拐骗”,赢下一局。
第二局,我俩打到9比9,韩慕非拿到发球权。他思考片刻,来了一个下蹲发球。结果我直接接发球出界。他又发了一个同样的,我接上台但是球很高,被他一板拍死。
决胜局,比分还是很焦灼,我甚至一度9比7领先。关键时刻,韩慕非很冷静。先扳平比分,再使出下蹲发球,又赢我一局。
那时,他大概十岁。比赛中展现出过人的冷静与智慧。
读初中后,我和他有一些接触。发现他也不属于运动天赋很出众的男生。但他的冷静、执着和机智,让他在乒乓球这个项目上如鱼得水。
虽然他不会选择乒乓球这项运动作为职业,但是他从这项运动中一定汲取到了可以迁移到学业上的能力。
17年我教初一,班上有个很出色的男生叫蔡亦扬。连续几次大考,年级第一不断更替,但他总是第二。老师同学免不了以此揶揄他,不过他也不以为意。
初一下,学校举行小世界杯比赛,规则是男女生各踢半场。女生基本属于一群人围着一个球跑,男生还能踢出点比赛的样子来。
蔡亦扬所在的11班,一路连胜,杀入决赛,靠的主要就是蔡亦扬的精彩发挥。
我看了几场,他在场上,只要球到他脚下,就会造成威胁,其他男生也很配合尽量把球传给他。
前几场比赛,11班的绝大多数进球都是他踢进去的。
决赛,男生和对方班级踢成2比1,女生被对方进了一个球,2:2平进入点球。最终女生在点球环节输给了对方,11班获得亚军。
比赛结束,很多孩子都流下了泪水,女生的守门员还去给蔡亦扬道歉。
后来蔡亦扬的日记里是这么写的:“女生来给我道歉,我挥了挥手,没说什么。现在想来,那时我不够大气。输了就是输了,也是我们实力不够。如果男生上半场多进一个,可能我们就是最终的胜者。”
场上有舍我其谁的霸气,场下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这就是运动赋予一个男生的心胸。
这还真不是其他事情能给予的,好像从那以后,他就开始考年级第一了。
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的要诀呢?
当然,有人会问猫哥,我的娃就是一个不擅长运动的男孩,逼他有用吗?
我想说:你得感谢体育中考,逼着每个孩子都要参与运动,不管他是否喜欢。
两年前我教过一个男生,叫做兰博瀚,一个学业成绩很优秀的男生。但这个家伙确实没啥运动天赋,他的兴趣爱好是折纸,立体折纸。他可以用一张简单的白纸折出一只惟妙惟肖的恐龙。
所以这家伙喜静不喜动,我没看他主动运动过。
但上了初三,考试摆在那,不动也得动。
刚上初三那会,体育三十分他拿不到二十,一模前后,他跑步还差得远,但是选项上来了,勉强二十五分左右。到了体育中考,他真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刚刚压到满分的线。家长和老师都长舒一口气。
后来我调侃他:“想不到你这体重也可以考满分。”
他回答我:“我还是练下去十斤肉的。”
人教不会人,事情教会人。
什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什么“天道酬勤”,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得最深刻。
所以,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很多人成年之后会慢慢喜欢上长跑,喜欢上马拉松。
因为慢跑是最能激发人潜能的一项运动,是一项不需要挑战对手只需要战胜自己的运动,是一项人人都可以参与都可以有成功感的运动。
年轻时,篮球的对抗,足球的配合,乒乓球的算计,羽毛球的缠斗都很吸引人,也都很适合男生。
鼓励每个男生都去尝试各项运动,都能在运动上有一技之长,都能通过运动结交朋友获得快感,这对男生的成长,真是再好不过了。
我校有位老教师叫老危,很爱运动。他和我说过一番话,我至今记得。他说:“你要看看班上哪些孩子每天都精力很旺盛,这样的孩子你不用担心,只要方法对路,就一定可以学好,因为现在学习是很耗精力的。但旺盛的精力从哪里来,还是要从小培养爱运动的习惯。”
确实,猫哥尽管身材一直圆乎乎的,但是我是个爱运动的阳光胖子。愿我教的男生都热爱运动,让运动成为男生成功最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