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微博时,无意中点开了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个26岁的姑娘,周西,在“我是演说家”的舞台上,用她的亲身经历——每天熬夜到凌晨,痛经查出卵巢癌给我们提醒:珍爱身体,远离加班熬夜。
讲真,演讲很动人,很催人泪下,观众席上一大片人都看哭了。按理说,这要放到以前,此类煽情的片段我是看不下去的。可能是因为整个晚上没有休息坐了长达8个小时的火车回学校以致到现在依然打不起的精神的我看到这个视频时因为深知熬夜的痛苦于是会感同身受的缘故吧。
所以,这篇文,写给熬夜的自己,也写给熬夜的你。
不知是中了越长大越容易感动的蛊还是因为年龄大了经历的事情变多所以内心也渐渐变得柔软的缘故,看到最后眼睛竟然不受大脑控制挤出了一滴眼泪。
听说小的时候之所以天不怕地不怕有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就是因为经历的事儿少所以什么都无所顾忌可以不计后果义无反顾。熬夜也是如此。
总以为自己足够年轻,所以有熬夜的资本。熬到半夜凌晨甚至天亮的人都大有人在。不管是看了多少有关熬夜对身体有害的文字,抑或是听了多少要养成早睡早起好习惯的劝告,我们都是抱着一种看一看听一听调侃一下就过了的态度,根本就不会把熬夜真正当成一回事儿。
总觉得熬夜才是生活的常态。
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不熬夜的呢?为了学业,比如熬夜写作业,为了第二天的考试熬夜复习,为了毕业答辩赶论文;为了工作,比如一份没有完成的工作计划书,一份第二天就要上交的PPT;为了玩耍,比如熬夜打游戏,熬夜看电视。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原本做好了刷刷手机就睡的心理准备,结果一不小心翻到了一部好看的电视剧,一边提醒着自己看完这一集就睡,可是在不知不觉中看了一集又一集根本停不下来,等到发现有点晚了的时候看一下表雾草已经凌晨三点了。
事后反思,总觉得过意不去。自己把原本是属于睡眠的时间,打发在了游戏电视电子书这些电子产物上真的是蓝瘦香菇啊。我是该痛恨电子产品呢还是痛恨这个高速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呢还是痛恨这个管不住自己的手管不住自己的眼睛的人呢。
诚然,熬夜玩游戏神马的自然不可饶恕,可是因为工作或者学业的缘故熬夜就是好的借口了麽。很多人都嫌一天24小时太短,恨不得把一天掰成好几天用,甚至希望如果人生不需要睡觉就会更完美。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说是对人的一生,有过专家进行专门细分:
如果人的一生按照80岁计算,那么前20年约为懵懂和求知时间;中间的40年为主要的工作和娱乐时间;后20年为养老时间。而中间的40年又可细分为黑夜(睡觉休息)约20年,白天(工作娱乐)约20年。白天的这20年之中,工作约为11年;吃饭约为2.5年;上卫生间约1年;发呆发愣约1.5年;打电话约0.5年;玩手机约1.5年;无聊浪费约1.5年;娱乐玩耍约0.5年。
于是,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工作时间仅有11年;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11年,我们该怎样好好利用?
老实说,对于这种计算题我的内心是极其反感的。其一,我讨厌精打细算的人生,原本生活就是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就睡觉;其二,像珍惜时间这种道理,又有谁不知道呢。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即使时间再短,我们都不应该透支生命。所谓拆了东墙补西墙,我们不应该把原本属于休息的时间抽出来放在工作学习上。因为未来和意外,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到。
熬夜,很多人都觉得是个小毛病,把熬夜说得那么严重未免过于小题大做,对此嗤之以鼻毫不在乎。但是,多少疾病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好引起的。当发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时,就会想当初,如果自己怎么怎么样就不会发生了,可是,生活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你总认为自己很忙,应该把时间花在自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你宁愿花时间熬夜,也舍不得花时间来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关注一下自己的睡眠。也许,你已经不记得自己上一次好好休息是什么时候了。
亲爱的,别熬夜了,好好睡一觉吧,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