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看旧物,看到曾经一位朋友在同学录里面写下“我听说你很喜欢哭,我不喜欢别人哭,所以你不要哭”,我陷入沉思。不得不说,我小时候确实是一个比较喜欢哭的女生,不开心会哭,生气委屈也会哭,考试考砸了会哭,跟哥哥打架也哭......那时候觉得只要哭就可以得到别人的关注和一些关爱特权。哭好像就是示弱,别人拿你没办法不得不进行妥协。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很多时候哭并带不来小时候的甜头,慢慢的,我也就不那么喜欢哭了。就算想哭也强忍着,快速找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忽略那时候真实的感受,也没有去分析哭的真正原因。但这种强忍情绪的做法一度让我很压抑郁闷,甚至让我破防大哭,尤其是我高三备考以及初入大学的适应期时。高三备考期间,我的成绩起伏比较大,尽管我很努力去学,但是总有些学科学不好,譬如数学、物理、化学。多次考试我都几乎是班里垫底的那个人。一次次的打击,我的自信也消退许多。我努力地不去理会自己早已崩溃的心情,转而继续努力,因为我觉得“那只是因为我不够努力,花的时间不够多,只要我更加努力,情况一定会变好的”。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我的脆弱,我佯装不在意。但其实一直在内耗。终于在一次班主任找谈话时候,我破防了。班主任其实并没有骂我,反而是关心我,问我是不是因为压力太大之类的。我不知道怎么回答,随着她询问更具体,关心更多时,各种委屈压抑情绪涌上来,我还是哭了。班主任让我回去,我跑到厕所,把自己锁在厕所里,放肆哭了起来。那也许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放肆嚎啕大哭,我整整哭了一节自修课时间。
我是从小山村考到广州大城市的。我家里经济条件不怎么好,家里人对我的唯一期望就是好好学习。我也只知道努力学习,争取成绩考到好大学,而我的初高中也只有这个目标。初入大学,懵懵懂懂,一切都很新鲜,因为都没见过没听过。我也慢慢发现自己跟城里孩子的差距,陷入了更深的自卑中。看着周边人都有各种才艺,上各种兴趣班,我真的无地自容。曾经还能以好成绩而有的自信又被打压下去了。我发现成绩已经不是对比的唯一标准了,我好像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我有鼓起勇气去做更多尝试,但每一次尝试都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每一次尝试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因为总有一些人早早领先去尝试和学习了。习惯争先的我自然也因为各种挫败受到大大的打击。也因此我时常陷入了内耗,时常会找个角落偷偷落泪,很多时候都感觉很无力。我也不敢把这些想法告诉家人朋友,因为不想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没有。这些情绪也限制了我很多东西,为了不被识破自己的无力感和不自信,我选择了封闭自己,把自己困在一个无光的世界里。
再到后面,经历多了以后,我发现每一次自己伤心哭泣的时候,别人的安慰似乎起不了很大作用,事情也并没有得到解决。我依然会哭,但不再期望有人来拯救我,因为我知道能够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哭有时候反而让自己有些借口不去面对一些事情,进而拖延时间直到杂事堆积成山,又得通宵赶各种ddl。这种体验实在不好。与其一直哭还不如把哭的时间拿来直面问题。哭也算时间,这是世界的残酷规则之一。
挫折和不幸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当你恋爱遇挫,当你工作不顺,当你承受了天大委屈,你完全有理由哭泣、抱怨、指责,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哭也算时间的,如果把人生太多时间拿来哭,那你的生活一定会对你哭。你面对不幸的态度,就是你对人生的态度;而你对人生的态度决定了你的幸福指数。
我现在依然喜欢哭,在遇到各种挫折时候,我已经把哭作为了我调节情绪的其中一个方法,我不会为了逞强强迫自己不哭,只是也会考虑哭的时机及时长。当事情紧迫时候,我学会把情绪先放一边,处理完事情再来好好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有时候你真的没时间顾及所谓的情绪;如果事情不紧急,我选择先调整情绪,等情绪好了再去做事情,那样也会更舒心更顺利。
也许我们都不应该给“哭”下定义,在大多数人眼中,哭就是懦弱的表现。但“哭”究竟代表什么更应该由哭的人决定,每个人的定义和体验不一样,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理解和尊重就好。其实不管是哪种情绪,我们都允许拥有,但是不应该让它成为不前进的借口,我们的生活依然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