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本土青年油画家们对当今社会人文的不断关注与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入体察与感受,艺术家们更多地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个性语言来表达个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强调对生活的主观感受,从西方油画本体语言的借鉴与衍变入手,在创作中表达自我认知情感的同时,又融入了东方的本土创作语言,散发出一种异域风情的体温,这种体温,既是一种可观察的物象,又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情感抒发。
艺术家谢华业,就是这群坚持人文理想探索的油画家之一,他站在东西方历史与人文脉络的维度上,在东西方文化之间不断交织、交融的状况下,对中国当代社会与当代油画进行各具独立性与个性化的阐释。
他的绘画表现形式涵盖了写实主义、写意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多种风格与类别。体现了他在历史与人文脉络这一维度上承续经典、升华研究、拓展未来的努力方向,更加显示出一种乐观的、向上的思想力量与体温指向,这种体温指向既体现了一种有人文立场的价值判断趋向,也具有鲜明当代化表现的针对性。
从哲学的维度去思考:人类面对未知的自然是一种祈祷,也是一种虔诚,自然之美唤醒人类内心的沉寂,艺术家的天赋与才情就是天马行空的心潮起伏。
在时间与空间的迂回中,谢华业用画笔记录下了他所亲历的人情与事物,并重构、吸纳入画面内,在蓄势待发的挥洒中,把眼中的客观现实与观察后的主观联想结合起来,在多个维度上进行艺术呈现:色泽饱和的花卉律动、暗淡中晶莹透亮的海岸,云朵下安静祥和的海边渔村,古拙里散发着历史风味的雷州石狗,灵修里散发着信仰的光粒子系列等等...
谢华业善于在一些极为常见的景物中,通过“放大镜”原理去发现其感人的一面,总能以敏锐而易感的艺术初心去真切地表达其内心的情绪与追求,正因为这种几近虔诚的对于自然的崇敬和挚爱,使他的作品始终能够保持来自大自然的质朴天真,既不哗众取宠,也不矫揉造作,给予观者可供停息依托的情感体验。
作品中那种用笔触、色彩、线条等构建起来的视觉感,影射出时间的流逝、空间的挪移对于生命的影响和感知的改变,画面中流露出来的,是他本真与纯厚、激情与宁静的情怀,也正如他留给我的印象:恬淡自然,不骄不躁。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如同翅膀的任意滑翔,它滑过不同的时间,滑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物理空间。谢华业的作品从具象走向抽象,笔触跨越写实和幻想的边界,捕捉到的物象一如生命的倒影,在画布的镜面上映照与反射,或许这就是艺术家在寻找中的另一个理想家园、信念和爱。
带有土地温度的艺术让人踏实与享受,它是自由的、野性的、骚动的、欢悦的和忧伤的,也是源于广博自然的胸怀和沉思的。恍惚之间,感到海边的风正从他的画面吹来,炙热、潮湿、狂野,带来午后欲望的云际和旷远的灼亮。
正如谢华业本人所自述:“人类的灵感来源是共享的,灵感来自地球人类的集体意识或者其他维度生灵的集体意识。”
艺术评论/彭文斌
知名艺术策展人、评论家、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广东国际艺术周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