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是儿子例行学武术时间,今天的接送任务交给姥爷了。自十月一到现在,想想儿子学武术时间不短了,想当然的儿子的水平应该是突飞猛进,熟练的程度自是游刃有余。但细算算,两个多月,仅每周周末一天,充其量也就半个月,这个时间对于一个真正的武者来说,即便筑基阶段也就九牛一毫,其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周五元旦节目给儿子报了双节棍一项,作为儿子的朋友,我对儿子的水平知根知底,他还不能像他的同门师哥师姐那样,功底深厚,套路熟练,一招一式挥洒自如。我了解他的个性,出于锻炼他的目的,给予每一个能锻炼他的机会,锻炼他的勇气和信心。只要参与,只看他努力的过程,不注重最后的结果,只要参与了就好,再说,一份汗水一分收获,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水到渠成的事。
中午妈妈给我打电话,语气有点着急,大意是周五就要上场了,可儿子做的动作基本是平常练习的基本功,套路还不熟练。让我给武校教练打个招呼,吃个“小灶”,突击训练一番,提高一下水平,登台亮相表演也好博个好看。
这个电话我着实有些为难,我知道,武校的教练都有自己的训练课程,且不说你打乱了人家的授课顺序,单单从孩子这方面考虑也不可行,咱都知道,练武就像孩子学走路,得一步步进行,先练基本功,再练基础动作,最后才练套路,至于更高阶的练法对孩子而言有点言之过早。撇开基础去练套路,给人拔苗助长的感觉。要知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每做一样事情,都要考虑根基,都要从头做起,否则就会闹出笑话,就像古财主仿照人家盖房子,只要漂亮的第三层,前面两层通通不要,落得的千古笑柄。
虽然这样, 武校的负责人还很热心,知道情况后,约我晚上带孩子去他家强化练练(同村),正巧他家有个小哥哥艺成出徒,双节棍练得很棒,曾多次出外比赛获奖,可谓功成名就。
相逢不如偶遇,真是巧了,在老师家,我们有幸遇见了一位重量级人物,盛名响于武林的通臂拳老前辈姜老,六十三岁高龄,体格魁梧,慈眉善目,着一身紧身练武对襟黄短卦,仙风道骨,精神矍铄。姜老常年被邀请各地授拳,桃李遍天下。这风尘仆仆,刚从上海回来省亲。
儿子随小哥哥去另一屋习练双节棍,我和老师陪着姜老。姜老很健谈,讲了自己习武的经历,讲了在外授拳的故事,还讲了练功需注意的问题。姜老是通背拳的传人,不仅精通通背拳,还精通太极、形意诸拳种,说到浓处,情不自禁演练一番,不愧是大师级国术传人,一招一式尽显功底,招招到位,招招蕴含拳意,这可能就是练拳的止境了。
一会儿儿子跟小哥哥练完出来,老师又指点了一番,指出动作的不足之处,身体力行摆正儿子的姿势。从旁边看,练武确实不易,真是一份汗水一份功夫,学习同理,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姜老在旁看了,一时兴起,亲自指点儿子,武术都是相同的,特别是身怀绝技者,不管何种武艺,即便没练过,他都能看出优缺点,姜老就是这样的人,能得到他的指点是儿子的幸运。
今天的收获满满,虽然只是武术,但是我希望儿子不仅武术,在学习和其他方面都能认真去做,认真去练,全方位发展,做个全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