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教育是刚需,任何时候做教育都会赚钱。话糙理不糙。毫无疑问,这所私塾的私人学校,私人办校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学校赚钱最快的方式就是尽可能招更多的学生,使自己的威名远播。这一播,竟然播到了美国。
吃完早饭校长通知我们,早上九点有一位哈佛大学的大学生,会带着他的美国友人到学校参观,望大家予以重视。至于美国的友人为什么会不远万里来到这穷山僻壤一睹孔夫子之圣容,也是有缘由的。听说这位哈佛的大学生原来学习不是很好,甚至于很不好。但偏偏被送到书院后,接受了儒家经典的洗礼,竟然洗心革面,发奋图强,考上了哈佛。这次回来要感谢师恩,顺便让美国友人见识一下国学的强大。
不管怎么说,远道而来皆是客,子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从前一天下午就开始打扫,教室和宿舍都焕然一新。目的就是给美国友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为此我们牺牲了一节上课时间。对于这一行为我早已习惯,这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一大传统。记得我的老师和我说过:“你以为你代表的是你一个人吗,不,你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我当时认为自己担有天下兴亡的责任,最后自己穿得整整齐齐,站在一旁迎接领导到来,和其余二十几个人被拍成照片洗了出来,我找了半天没发现哪个是我,拍得太模糊了,那是一九九八年,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年了。我们中国人崇洋媚外很厉害,在以振兴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国学书院里都是如此,何况其他地方呢,孔夫子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归根结底还是文化自卑,觉得我们处处不如外国人,从鸦片战争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中国在国外建了那么多孔子学院有什么用呢,文化自信是长久的事,须一点一滴身体力行,不是背几本四书五经就完了。孔子虽然是中国的,今日之中国已经不是昨日之中国了。
上午九点我们在教室大声诵读《论语》,美国人再过十分钟就要过来了,学校领导有指示,一定要让外宾看到我们的精气神,一定要用丹田之气读书。学生们怀着紧张的心情读了半小时,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直读得口干舌燥都没有人喝一口水。有人朝窗外看看,想知道外宾来了没有。一直到中午十二点下课,外宾都没有出现在教室里。我看到有些孩子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们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外国人,本想开开眼,没想到希望落空了。后来英文经典班的马老师告诉我美国人去了她们班。她们班的学生学的都是莎士比亚,柏拉图,英文底子好,正好可以在美国人面前炫耀一下。马老师告诉我她和美国人用英文交流了半个小时,言语之间十分得意。
好吧,我长这么大也没和美国人交流过,我要是和美国人用英文交流一下,估计也会和别人炫耀。马老师说她说的是英式英语,美国人说的是美式英语。好比普通话和北京话,有一点区别,但不影响沟通,这个比喻打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