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妈妈家长群“出口成脏”,究竟是谁的错?
近日,广西玉林市玉东三小一个家长群内,一场骂战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因不堪家长群内聊和学习无关话题,该校某班一名家长大骂群内其他家长是“陪酒女”“戴绿帽”云云。对此,其他家长建议将这名家长踢出微信群时,这名家长声称她是玉林师院的博士、副教授,“谁敢踢我,试试看?不自量力!” (12月16日 澎湃新闻)
各式各样家长群的存在是近年来互联网及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产物,老师们通过群聊发布作业、反馈学习状况、通知事务等等,本意是成为家庭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方便老师和家长共同帮助孩子更好学习,可是现在却变成了充斥着不堪入目字眼的修罗场,而更出人意料的是发言过激的家长竟然还自曝身份,称自己是玉林师院引进的博士,玉林师院的副教授。
也许是“高知女性”与“骂街式”聊天过于矛盾,事情不断发酵,看客们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位妈妈仗着自己社会地位、知识水平高就盛气凌人,出言不逊,实在有辱博士的头衔;有人质疑这位妈妈在群里提到“师院子弟直升玉高附中”一事,是否存在不当特权;还有人为博士妈妈点赞,觉得大多数人都看不惯家长群里乱聊无关内容,博士妈妈挺身而出,怒斥那些没素质的家长罢了。
不可否认,此次事件中双方都有过错。家长群作为一个供家长和老师交流的场所,在家长群中大谈喝酒这些与学习毫不相关的事情,本身就是不合情理的事情,不仅无视了家长群辅助教学的功能,还会打扰到其他不想参与讨论的家长和老师。我想大部分人都对不停闪烁,又无关紧要的群消息感到厌烦,想要屏蔽这些冗杂的消息,有害怕错过重要的提示,若这样的情况屡教不改,的确是令人恼火的事情。
当然,博士妈妈本可以通过和老师、其他家长心平气和的商量,共同制定家长群的群规来规避这样的情况,但是她却选择了最武断、最暴躁的方式怼回去,甚至还攻击其他家长的私生活,显然这也是社会公德所不能允许的。家长之间互相辱骂,让学校里一个班上朝夕相处的孩子该如何相处呢?
所以话说回来,还是要从源头看待此次事件——家长群的合理利用与管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家长群的用途牢牢记在心中,既然是桥梁,便只能拿来沟通、互相交换重要信息,其他无关内容,例如拉票、点赞、捐款等等都不应出现在家长群中。
家长群是上一代人念书时不曾出现的新鲜事物,科技的发展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制定新的规则来防止家长群走偏,变身“马屁群”、“攀比群”、“集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