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对事务的观察往往停留在局部碎片化的环节上,对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关系相当模糊,因而对事务整体的观察相当模糊和片面。
普通的思维方式极端仰仗经验的作用,受限于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不能够从经验中提取总结出一般性的原理,因而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桎梏之中,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只能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适用,带有很强的局限性。
而聪明人懂得利用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把他所观察接触的事务分析拆解成一个个小的环节,研究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所有环节对整体的影响;然后利用他对环节的研究,达到自己的设想的目的。
把事务看成是一个由若干环节组成的系统,通过抽象思维把它拆分开来,这是系统思维的第一步;
系统工程思维的第二步,是研究这些环节的组成,了解这些环节的作用,分清楚各个环节的轻重主次,掌握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关系;
系统工程的第三步,是如何对这些环节施加影响,从而使得环节的运转朝着自己希望的目标发展。
宋朝真宗年间,皇宫失火,大片宫殿变成一片废墟。真宗皇帝令曾经做过宰相的丁谓负责建造新皇宫。丁谓到现场一察看,发觉有三大问题最难办。一是建房用土量大。若到郊外取土,路途太远。二是运输难。大批建筑材料,从外地只能由水路运到汴水。若再运到皇宫建筑工地,只能靠车马了。三是大片废墟垃圾,要运到远处倒掉。这样不知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
重建皇宫就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负责重建工作的丁谓很快把重建工作分拆为了若干的组成环节,一是材料(土),二材料的运输;三是垃圾处理。
如果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先处理垃圾,再取材,最后运输重建。这是最普遍也是经验的做法。三个环节是彼此相扣有主次先后之分的。但是在上述三个环节之外,丁谓又加入了一个成本的环节。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进行垃圾处理、取材和运输,成本开销太大,并不经济。
因而,丁谓开动脑筋了,能不能妥善地处理好上述三个环节之间的矛盾,既经济又环保呢?
材料、运输和垃圾处理这三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一定是有先后和主次的么?它们之间的顺序是必然的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同时处理好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又达到经济环保的目的?
“丁谓再三思量,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举三得的办法。他先让人从施工现场到汴水之间挖几条大深沟,挖出来的土堆在两旁,作烧砖瓦用。这样解决了用土的问题。接着,他把汴水引入沟中,使它成为运输的河流。等到工程结束,它将水排掉,把所有垃圾倒在沟内,重新填为平地,又成了良田。”。
如果用语言来描述丁谓的思维方式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步,把工程拆分为若干环节,其中取材、运输、垃圾三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 基于成本考量对惯常思维的否定,原有的方案不足以达到自己预想的目的 —— 建立在三者基本关系和矛盾的认识之上,基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引入新的手段方法(挖沟,引水,填坑),弥合三者之间的矛盾。